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流浪地球》,《三体》,《北京折叠》等科幻类书籍是什么样的感悟?
科幻,作品,地球读《流浪地球》,《三体》,《北京折叠》等科幻类书籍是什么样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故事说的是未来由于生存空间的不足,北京被人为划分为三个空间,分别在固定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活动,其余时间则是被“折叠”到地下,在当中生活的人们也相应进入睡眠状态。但是三个空间所分配到的活动时间是不一致的,有着明显的“阶级差异”: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这是一篇中篇小说,写的是未来社会里,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主人公如何为了养女的教育问题,冒着危险在三个空间中穿梭。在此过程中,他也目睹了不同空间里不同的人的故事。
很显然,这是一篇现实意义很强的小说。除去折叠空间这个稍显新颖的“科幻”设定,故事主干可以说跟现在社会里不同阶层的人为了生存而各自拼搏的辛酸故事无异。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篇其实很不“科幻”的小说。因为书中唯一的“科幻”设定在我看来就充满硬伤:一是没有具体的技术途径的说明,显得更像魔幻而不是科幻;二是感觉去除这个设定并不影响故事主题;三是我觉得从逻辑上无法理解未来人为“折叠”空间的必要性,要知道可以解决生存空间不足的方法有很多,干什么非要设计这么一个哪怕是上层阶级也要每隔24小时就被强制休息24小时的非常不自由反人性的方案?更不用说这方案还充满危险,每次折叠空间,大地翻转的时候,就难免有一些在游走在夹缝里的“偷渡者”受伤,比如主人公就差点被夹断腿。
总之,未来社会科技发达到这种程度,怎么会还让人过得更加不舒心呢?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折叠空间”这个看似荒诞的极端设定,将不同阶层人群的命运固结问题反映得淋漓尽致。所以,这样一部获奖的科幻小说,也是融入了相当大的人文成分。
这就是我读这几部书的感悟:好的文学作品,是一定要写人性,有人文思考的。即使是科幻小说,也不例外。
参见相关问答:
《<三体>小说为什么如此流行,甚至吸引了许多非科幻迷?》
《为什么<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在刘慈欣其他作品中没有提到?》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问卡斯hi,有靠谱答案。
作为几十年的科幻小说爱好者,这三部作品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因为都是在第一时间阅读,所以结论不受其他影响。
《流浪地球》
是典型的科幻作品,典型的大刘风格。虽然原文篇幅不长,情节也不是多曲折。但是立意和引发思考的东西极其深刻。
因为电影改编而火爆,但是单纯从科幻作品来讲,个人感觉只能算大刘的中等之作
《三体》
大刘多年积累后的巅峰大作。可以说没有之前的作品积累,就不会有这部《三体》。
这不是部呕心沥血就能一步登天的作品,作为大刘这么多年的老读者老粉丝,能从作品中看到这么多年一点一点积累的结果。
所谓功夫在诗外,这部作品采用了科幻小说最高的立意,就是生存。生存的意义,生存的选择,生存的态度。
为什么莎翁写了那么多喜怒悲哀爱恨情仇,最有名的还是那句“to be or no to be”。就是这个道理。
《北京折叠》
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唯一值得称赞的东西。
其实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作品,和科幻没太大关系,和北京也没太大关系。
引用大刘的评价:
“她写得很好,我知道,她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写得很好,跟她其他的科幻作品都不一样。”
好,因为不一样。也就是说有特点,其他的,嗯......
其他科幻作品和中国科幻现状
中国还有很多好的科幻作家,好的科幻作品。
从一开始的对外国作品的照猫画虎,到一味的未来世界高科技幻想,到后来立意深刻。
虽然总体量级还不足,影响还不够大,但我认为在科幻小说创作中,中国人已经做出了条新路,这是在一切想象力、高科技玩到尽头后,西方的思维限制造成了科幻的无法突破,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中国作家新的道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说《三体》吧。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微微比较偏科。我在初二与高二的暑假细细读过《三体》,没没看完后,感慨《三体》格局之大前所未有,超过了那些科幻书籍与科幻片。在以往的科幻书籍与电影中,如《星际穿越》,再如《变形金刚》,都是围绕人类而演。即使《星球大战》也逃不过以人类为原型创造一个新奇的世界。而对于《三体》而言,并非如此,《三体》超越了之前。
核心内容
大刘以“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逐渐延伸到整个宇宙。像许多细节不断暗示他的宇宙观,甚至在小说中多次谈起“宇宙社会学”等异类易解的名词来为他的宇宙观的提出慢慢铺垫。最后,人类突然发现自己渺小如沧海一粟,而同样的是无数与地球文明相似的其它低级文明。
文章结构
如果单从文章结构来讲,我特别喜欢《地球往事》。它巧妙地利用“汪淼”的视角慢慢交代“叶文洁”对人类的厌恶及内心情感的变化、“三体文明”的发现、“地球三体组织(ETO)”的起源等等。设计地十分巧妙。相对而言《死神永生》便显地结构凌乱,似乎写的时候比较匆忙,草草开始与结束。
上一篇:读书破万卷,下笔方有神。你认为读书和写作是一码事儿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