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曾读过一本名叫《遗弃》的书,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都遗弃了什么?它的重要性如何?
太多,的人,都是我曾读过一本名叫《遗弃》的书,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都遗弃了什么?它的重要性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曾读过一本名叫《遗弃》的书,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都遗弃了什么?它的重要性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答!
沒看过这本书,友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遗弃”是中性词,抛弃,扔掉的意思;可遗弃了不该遗弃的物事时,接下来叫狠心,叫欠揙,叫追悔;遗弃了该遗弃的物事时,接着叫洒脱,叫放松,叫轻装前进……可生活中哪分得那么清楚,有些遗弃总说不清是好是坏。就如小时候看过皮影戏,那叫一个乐子。可现在找不到了,显然它被时代遗弃了。为了纪念这种近乎忘却的物事,人们发明了“文化遗产”一词以及纪念形式,让它们存档吧。有些遗撼的是这类遗弃太多太快,也许另一面是时代进步太快吧,一些昨天还是精典、国粹类的,今天不召待见了。见题联想,胡诌几句不当真,友们看过就遗弃吧!
谢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遗弃》这本书我没有读过。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很多人遗弃了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讲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人们衣食住行讲究高档气派,品牌名牌,豪诧豪车,山珍海味,更有甚者不顾一切相互攀比,穿得朴素一点,人家就说你穷、寒酸,难登大雅之堂。
我刚懂事的时侯,母亲就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劳能干,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的确那时候的人能吃苦耐劳。而现在有的人贪图享乐,怕苦怕累,怕流血流汗,只想吃巧食,不想埋头苦干,甚至有很多年轻人游手好闲,成了肯老族。
真是社会的悲哀,当然这只是凤毛鳞角,主流还是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邀请!
在幼儿园学到的《思想品德》最重要,如今却像隔夜的饭菜被扔到塑料袋里,变成散发恶臭的垃圾。
幼儿园阿姨从来没有告诉我,课本是骗人的。
她要我们善良,要相信正义,要拥抱良知,可是偏不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好多衣冠楚楚的狼,看到善良就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猛扑过来,将你摁倒在路边,大块朵颐。
阿姨们从来没有提醒我们坚守正义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甚至整个家庭的泪水,老板会不会给你拿钱住院?经理会不会给你继续开资?你的一次伤病,父母谁来养?让妻子那弱小的肩膀支撑一个家么?
如果出名,某某部门会送来一笔看起来很厚的慰问金,记者会来,编辑会来,摄个像,拍个照,露个脸,见个日报,上个电视!领导们皆大欢喜,正能量无处不在!
然后呢?
孤儿寡母暗自垂泪,一家人咬牙切齿地“热爱”生活,因为要赚钱,要还贷,要上学,要生活,要生病,要生事!这个世界没有人民币你连人都不是。然后遇到的每个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看口形就是知道是说两个字,SB!
如果坚持不下去,找到某某,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那些人打大极拳的功力有如张三丰,理由就像飞机场女人的乳沟,只要愿挤总是有的。如果换了领导,新官照理是不喜欢理旧账的,何况我们的价值已经被开发得所剩无几,连曹操嘴里的鸡肋都不如,恐怕只有嚼剩的甘蔗才堪堪媲美。
某个国家所有的“扶不扶”都是邪恶对善良的无情嘲弄。
看到有人倒地,先看看附近有没有摄像头,再给城建部门打个电话问问摄像头是否正处于工作状态,然后打开手机,开启录音录像功能,最后“可能”上去搀扶一下。
有太多太多的人不敢受伤,不敢死。不敢赌,也赌不起。肩膀沉重得如泰山,压着一个完整的家庭,压着一个爱人的生活和尊严,压着一个孩子的前程。
看到网络上有那么多人抨击见义不勇为,太多太多的人不符合,不支持,不谩骂,只是沉默。
零下三万度的沉默!
我想,新闻报道里那些乐于扶人反被讹的小学生,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幼小的心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们好像,好像毁了下一代!
如果邪恶可以生活在阳光之下,那么善良便只能堕入无边无尽的黑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不止是当今,古今中外概莫若此,人们总是为了得到短期的利益,而放弃人性中最光辉质朴的一面,也就是人格和良知,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人们的精神层面是一直在倒退的,这种情况,我们读经典,从孔子、老子等圣贤的话中就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只不过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太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的太快了,以至于我们突然回过头审视一下,有点不愿意接受而已。
但我们同时也要知道,人的生命是一个自洽系统,如果有所偏颇和遗弃,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失和,失和后各种问题就会出来,首先就反映在我们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责的天性,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天性中的自责就会生起,内心的自责,要远远大于别人的指责,这种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体会,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而已。
年轻时可以通过做一些其它的事,比如通过寻求刺激把这些自责给转移走,但随着年纪的增大,特别是到了老年阶段,这种如影随形,如蛆附骨的感觉,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通过杀伐建功立业,当他年老的时候,各种冤亲债主纷纷涌上心头,白天黑夜不停的摧残着良知,睁眼闭眼都是自责,受不了的时候,只能找个精神寄托,所以很多人就吃斋念佛,天天忏悔,以求给良知一个交待。
上一篇:白色门配什么颜色过门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