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看待有些父母以整理房间为借口,不顾孩子隐私,翻孩子东西?
孩子,父母,隐私怎么看待有些父母以整理房间为借口,不顾孩子隐私,翻孩子东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看待有些父母以整理房间为借口,不顾孩子隐私,翻孩子东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看待有些父母以整理房间为借口,不顾孩子隐私,翻孩子东西?这个问题通常发生在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父母美其名曰“防止孩子干坏事”。为了更好地监督孩子,父母会以整理房间为由或者以送吃的为借口,对孩子当时的行为进行检查。
有这样一位母亲,自己是幼儿教师,家里有个14岁的儿子。这位母亲经常以送水果为名去探查孩子在做什么,孩子很无语。每次送水果,水果盘上的每个削过皮的水果都要插上牙签,“宝宝,来吃水果了”。对!就是这个称呼!宝宝这个词,也许孩子都习惯了,是不是现在好多父母都这样称呼孩子呢?面对这一切,孩子既羞涩又紧张,但只能接受。
这位母亲在和孩子说话时,眼神不断地巡视孩子旁边的抽屉和电脑,很想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正处于青春期且有写日记习惯的孩子,哪个孩子的日记本没有被家长偷偷看过?更有甚者,家长还问孩子日记中有关内容是否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儿!可笑至极不?!孩子除了内心表示愤怒之外,还能咋样?很多爱写日记的孩子,从此不再写日记了,甚者做出更极端的事情。
孩子更需要被尊重
有一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殊不知,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作为父母,需要避讳的地方很多。比如:不要跟异性子女过于亲昵;不要在异性子女面前穿着过于暴露;进孩子房间,需要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不要把父母认为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这些就是对青春期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大玩具,也不是父母豢养的宠物。有些父母经常感叹: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这不公平!尊重是相互的。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加上父母的耐心教导,并时刻注意言传身教,孩子更容易教育好。
孩子需要隐私空间
众所周知,隐私是需要被尊重的,理应受到法律保护。在家庭里也如此。处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应当保护孩子的隐私不受侵犯。给孩子独立的房间,可以上锁的书桌,不拆看孩子的信件、日记,不随意触碰孩子的物品等。
有些父母,打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去侵犯孩子的隐私。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孩子,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父母应主动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创造家庭内部的民主、和谐而又温馨的氛围。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为他人所知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内容,这是孩子逐渐成熟的表现,属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应特别注重平时与孩子的交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情感交流,循循善诱,孩子会主动向最亲近的父母敞开心扉。孩子的隐私得到充分尊重后,孩子更愿意主动跟父母吐露心声。也许这是避免此类矛盾的最好办法。
家长与孩子适当保持距离
“保持适当距离,才是真爱”。有一则网传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两只刺猬如果挨得过紧,就会彼此伤害到对方,如果保持合适的距离,大家都舒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关怀要适度,如果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大孩子,孩子不仅不感恩,而且还会反感。更有甚者,会弑父弑母。
最近疯传的北大学生弑母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案犯在几年前的一篇网文中曾经提到:
“她把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把坏的一面带回家,她说过,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除非杀了我,受够了,真的受够了,所谓最深的爱也是最深的恨。死就死吧,谁都别想好过。”
“爱之深,责之切”。请那些不懂教育的父母不要再拿这句话来替自己解脱了。类似北大学子弑母案这样的悲剧难道发生的还少吗?仔细想想,那些妈宝男,该跟孩子分床不分床,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时候,都是由父母包办代替,诸如此类的事情做的多了,该放手时不放手,这个家庭离悲剧也就不远了。
请那些以整理房间为借口,不顾孩子隐私,乱翻孩子东西的父母,请早点惊醒吧!有尊重,就没有伤害。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愿父母们“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孩子。他不仅仅是你的孩子,也是你的朋友,同样也需要被尊重。爱孩子,请给孩子多一些尊重,给他应有的隐私空间。这样,就会少一些彼此间的伤害,多一分家庭和谐,社会才会更安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已经成年好久好久了,手机经常被某人翻看,经常被问及去哪干什么之类的。我不介意,或许会尴尬,但没有隐私被刺探、窥破的恼怒,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爱”!
当我们年少时,某人可能会是父母、师长……
当我们成家后,某人可能会是爱人、孩子……
最可怕的是没有人过问你的生活,没人关心你做过什么,正在干嘛,将来是怎么打算的……
被家人监护是幸福的,生活中满是坎坷,遍布荆棘,他们只是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尊重家人,尊重自己,且行且珍惜!@补丁驿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是孩子,就属于未成年人,在家父母就有监管教育的义务。不管是父母也好,老师也罢,对孩子的监管教育初心都是好的,只不过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秘密,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孩子也不例外。
上一篇:为什么北方人会觉得南方人普遍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