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农村种植辣椒,辣椒生长期间,如何进行管理与防治病虫害?
辣椒,病害,农药在农村种植辣椒,辣椒生长期间,如何进行管理与防治病虫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农村种植辣椒,辣椒生长期间,如何进行管理与防治病虫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辣椒其实很好栽培。对气候也不是要求太高。只要经常浇水。少施点肥。基本上都不用去管它。我指的是农村的门前屋后。不是大鹏。要是大面积种植那肯定就要科学管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辣椒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态势又非常复杂,多种病虫可能同时或先后发生,当栽培条件或环境因素变化后,病虫格局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防治工作中不能单打一,不能墨守成规,必须综观全局,措施配套,病虫兼顾,实行综合防治。 一、品种防治法 品种防治法是利用植物的抗病性或抗虫性来防治病虫害。具有抗病性或抗虫性的品种,称为抗病品种或抗虫品种。当前所利用的主要是抗病品种,针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疮痂病等开展了有成效的抗病育种工作。 要做到合理利用抗病性,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和鉴定抗病品种。抗病性是植物的一种可以遗传的特性,不同的抗病品种其抗病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可能完全不发病,有的发病很少,也有的发病率虽然较高,但病情和受到的损害不严重。鉴定抗病品种,应当在病害严重发生的条件下,根据品种的发病数量和严重程度来判断。发病数量常用病株率、病叶率或病果率等指标表示。发病的严重程度则分级评定。 有些农民朋友和农技人员询问,为什么由外地引进的,或从市场上购买的抗病品种,在本地种植后并不抗病,有时甚至与感病品种没有区别?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抗病性是针对某一特定病害的,现在还没有能抵抗各种病害的全能品种。因此,在引进种子或购买种子之前,应详细了解该品种抗哪种病害。否则,在当地种植后,因病害种类不同,就可能不抗病。不仅如此,有的病害是由几种病原引起的,有的病原菌还划分为若干致病性不同的小种,一个抗病品种只能抗某种病原或某些小种。例如,一个抗病毒病害的品种,有可能只抗烟草花叶病毒而不抗黄瓜花叶病毒,在田间发生后一病毒的条件下,发病就可能相当严重。 其次,辣椒是一种常异交植物,天然杂交率在10%以上。抗病品种在继代繁殖过程中,若不遵循良种繁育规程,就可能与感病品种发生天然杂交,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丧失抗病性,不再是原来的抗病品种了。因而使用抗病品种时,要设置专门的采种田来繁殖种子,并及时地提纯复壮。 二、栽培防治法 栽培防治法又称农业防治法。栽培防治的基本原理是铲除病源与虫源,或大大减少其数量;增强植株生活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改变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 栽培防治措施大多是农田管理的基本措施,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但是栽培防治措施往往有地域局限性,需根据当地农业生态条件选择使用。有些栽培防治措施单独使用时收效较慢,效果较低,需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合使用。主要的栽培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类。 1.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 辣椒田多年连作会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使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出现连作障害,严重减产。辣椒的土传病害较多,最严重的是疫病、枯萎病、黄萎病、细菌性青枯病和白绢病等,这些病害的猖獗,都与辣椒连作,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有关。在陕西线辣椒产区的调查表明,连作3年的椒田,疫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为25%,连作8年的达80%以上。棚室中菌核病、灰霉病、猝倒病、立枯病的大发生,也与重茬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提倡辣椒与适宜的作物实行3~4年轮作。适于作辣椒前茬的作物有禾本科作物(玉米、麦类等)、百合科作物(大葱、洋葱、大蒜)、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甘蓝等)以及甘薯、甜菜、豆类等。茄科作物(番茄、茄子、马铃薯、烟草等)、瓜类(黄瓜、西瓜、甜瓜等)和棉花与辣椒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辣椒的前后茬。 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与扩散传播,而合理的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水肥和光热的利用效率,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改善环境条件,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的间作套种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事例很多,例如辣椒与玉米套种,玉米有遮荫和降低田间光。照强度的作用,能显著减轻辣椒病毒和日烧病,降低烟青虫的蛀果率。但若田间设计不合理,玉米过度遮荫,将造成辣椒减产。小麦与辣椒套种,除麦株有遮荫作用外,大量瓢虫还司从小麦迁移到辣椒上,消灭传毒蚜虫。椒与大蒜、洋葱套种,可减少疫病、枯萎病的发生。 实行间作套种要因地制宜,不少地方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提高。陕西线辣椒栽培区近年推广了麦椒套种、玉米大蒜辣椒间作套种,大蒜菠菜辣椒间作套种等模式,取得了成功。 冬小麦辣椒套种多用3:2式(3行小麦,2行辣椒),4:2式或6:2式条带型种植。条带宽1.3~1.5米,播种3~6行 小麦,剩余空畦,宽约1米,栽2行辣椒。小麦在10月上中旬播种,基本苗13万~15万株。麦收前1个月左右,在预留空畦内犁开两条沟,间距50厘米,沟距麦行50厘米,顺沟栽辣椒苗。这种套种法麦椒共生期35~40天,正值椒苗生长和花蕾形成的重要阶段,辣椒病毒、蚜虫和叶部病害都显著减轻。 玉米大蒜辣椒间作套种,是在田间每隔100厘米种l行玉米,两行玉米之间种2行蒜。玉米收后,挖去根茬,每隔1行玉米平掉1行玉米垄,翌年栽1行辣椒。大蒜菠菜辣椒间作套种,是划定宽80厘米的条带,8月中旬在带内种3行蒜,行距15厘米,占地约30厘米,空畦宽50厘米,播种菠菜。翌年3~4月份收获菠菜,以后在空行内栽1行辣椒,穴距16厘米,每穴2株。这两种模式也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 2.搞好田园卫生 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株、虫株残体和杂草,集中深埋或销毁,切实防止带病残体混入堆制或沤制的农家肥中,以防止病原菌和害虫扩散,切断两季之间菌源、虫源接续,从而大大压低越冬、越夏菌量与虫量,减轻下一季的病虫危害。这一措施对防治炭疽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和多种叶斑病,以及朱砂叶螨、茶黄螨、温室白粉虱、烟蓟马、蟋蟀等多种害虫都有重要作用。有些病害,例如枯萎病、青枯病、菌核病、灰霉病、白绢病等,田间先出现传病中心,然后向周围扩散成灾。对这些病害,必须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或施药控制。病苗往往是大田发病的根源,要搞好苗床卫生和苗病防治。苗床土壤应用不带病原菌的净土,不宜使用菜园土。在移栽之前,应严格淘汰病苗。如棚室前茬发病,薄膜、架材、机具、土壤等都可能带菌,也应清扫或消毒。 3.优化栽培管理 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立地条件,实行健身栽培,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措施,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栽培方式的不同具体落实。 水肥管理与病虫害消长关系密切。灌水不当,造成田间积水或湿度过高,结露时间延长,往往导致病害大发生。因而应平整土地,排水防渍,排灌结合,避免大水漫灌,喷灌、滴灌也应适时适度。要科学施肥,注意增施农家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做到平衡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提高抗病性。偏施氮肥,植株旺而不壮,抗病性降低。近年,市场上复混肥和专用肥增多,拓宽了选择的范围。所谓复混肥是化肥二次加工产品,有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用型的各成分含量和配比是固定的,在肥料袋外标明,常见的有以氮、磷、钾为主的固体复混肥。专用型的复混肥也叫做作物专用肥,它是在测土了解土壤供肥能力和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按不同地域、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作物的配方施肥方案加工生产的肥料。按某种配方生产的专用肥,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的特定作物,在购买和使用时要多加注意。 水肥管理措施必须依据辣椒生长规律,与其他管理措施综合运用。辣椒对水分和养分要求严格,各发育阶段需要量亦不相同。苗期需水量小,因而要控制浇水,防止苗床过湿,抑制苗病发生,以促进根系发育。苗期需肥量也小,需要优质农家肥和一定比例的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移栽后随着植株生长,需水随之增加,但仍要适当控制,以防止徒长。初花期需适当施用氮、磷肥,以促进根系发育。此期若氮肥施用过多,枝叶柔嫩,易生病害。盛花坐果期以后,特别是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和需肥量增大,要多次浇水、施肥,并适当调节氮、磷、钾肥的比例,以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棚室栽培时应避免过量施肥,否则可能出现土壤盐害。 利用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应加强栽培管理,使小环境适于辣椒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辣椒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光照。整个生育期温度范围为12~35℃,低于12℃就要盖膜保温,超过35℃要通风、浇水降温。空气湿度一般以60%~80%为宜。湿度过高病害严重发生,初花期湿度过高,还会造成落花。盛果期空气过于干燥,也会大量落花落果。棚室环境密闭,湿度高,光照弱,昼夜温差大,冬春夜间温度低,叶面结露时间延长,非常适于灰霉病、菌核病和多种叶病的猖獗发生。另外,棚室内温度分布不均,气温高,地温低,移栽伤根后很难愈合,增加了土壤病原菌侵入的机会,将导致根病加重。深冬与初春通风排湿往往与保温相矛盾,栽培管理多以保温为主,使棚室中湿度长期偏高,更加重了病害发生。因而棚室必须合理调控,实行生态防治,基本要求是增温增光,通风排湿。冬季低温,以保温升温为主,但也要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适当通风。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过度降温。此期蒸发量也低,要少灌水。灌水时采用膜下暗灌,晴天灌水,切忌阴天灌水。灌水后闭棚,使温度升至28℃后,再打开天窗排湿。上午9~10时揭帘,温度达28℃后再打开通风口排湿。不受冻时尽量增加光照,要打掉老病叶,在后墙挂反光幕(夜间要卷起),必要时追施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三、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有益生物(天敌)及其天然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首先,要保护利用害虫的自然天敌。各地椒田都有丰富的天敌资源。据调查,仅关中线辣椒产区就有捕食性蜘蛛38种,瓢虫20余种,草蛉10种,食虫蝽20余种,螳螂3种,赤眼蜂5种,以及蚜茧蜂、食蚜绒螨、步甲等。其中蜘蛛的种群数量居各类天敌之首,可捕食蚜虫、烟青虫与棉铃虫的卵和1~3龄幼虫、蟋蟀的1~3龄幼虫以及盲蝽象等多种害虫。瓢虫数量仅次于蜘蛛,主要捕食蚜虫,也可捕食棉铃虫、菜青虫的卵和幼虫。 为了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关中线辣椒产区主要采取挖造蜘蛛窝和插种玉米等保护措施。在5月份辣椒定植后,于椒田宽行内或畦梁上 挖造口径15~20厘米,深10一15厘米的碗形蜘蛛窝,窝底放土块2~3个,其上盖麦草,再压1~2个土块。每667平方米地挖窝75~120个,创造了适宜生境,招引蜘蛛大量迁入椒田。插种玉米也在5月上中旬进行,在椒田内按3.3米×3.3米的距离定穴播种玉米,每穴种4株。玉米植株高大,可降温增湿,改变曰间小气候,招引大量天敌。椒田喷药时,天敌受到惊动后也迁移到玉米上,避免农药的杀伤。另外,各辣椒产区还应注意安全用药问题,选用对天敌安全的杀虫剂,尽量少用广谱性和长残效农药,还要根据害虫和主要天敌的生活史,找出对害虫最有效,而对天敌杀伤较少的施药时期和施药方式。对利用价值很高的天敌昆虫,要开发人工饲养和释放技术。目前,已有多种生防制剂上市,如防治棉铃虫的Bt乳剂和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等。这些制剂含有能使害虫致病死亡的病原微生物,防效较高,使用也很方便。此外,有针对性地调节土壤环境,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诸如作物秸秆、腐熟的厩肥、绿肥、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等,可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有利于拮抗微生物的发育,以显著减轻根病。利用耕作和栽培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和土壤物理性状,也可以增强有益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四、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又称为药剂防治法,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农药是工业制成品,具有高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和害虫天敌,导致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农药的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化学防治是常规防治方法,在面临病虫害大发生的紧急时刻还是唯一有效的应急措施。 1.农药及其剂型 防治蔬菜病虫害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等。杀虫剂和杀螨剂是毒害昆虫或螨类机体,或通过其他途径控制其种群形成,消除其危害的药剂,最常见的作用方式有触杀作用、胃毒作用、熏蒸作用等。杀菌剂对真菌和细菌有抑制、杀死或钝化其有毒代谢产物等作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前施用,可保护植物,阻止病原菌侵入。治疗性杀菌剂,能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或者杀死已经侵入的病原菌,减轻发病,使植物恢复健康。内吸杀菌剂,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导,有的药剂可上行(由根部向茎叶)和下行(由茎叶向根部)双向输导,但多数仅能上行输导。杀菌剂品种不同,防治病害的种类也不相同。有的品种有很强的专化性,只对特定类群的病原菌有效,这种杀菌剂称为专化杀菌剂。有些品种杀菌范围很广,称为广谱杀菌剂。 农药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称为药效,对人畜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在施用农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副产品和环境中残留的毒物对人畜的毒害作用,称为残留毒性或残毒。农药对植物本身的不良作用,称为药害。农药必须加工制成特定的制剂形态,才能投入实际使用,未经加工的叫原药,加工后的叫制剂,制剂的形态称为剂型。农药中含有的杀虫、杀菌活性成分称为有效成分。通常制剂的名称包括有效成分含量、农药名称和制剂形态等3部分,例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即指农药名称为代森锰锌,有效成分含量为70%,制剂为可湿性粉剂。防治蔬菜病虫害,常用的剂型有乳油(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较少使用的有粉剂、悬浮剂(胶悬剂)、水剂、熏蒸剂、烟雾剂等。各种剂型都需采用相适应的施药方法。同一种有效成分的原药可以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加工成不同商品名称的农药。市场上农药种类很多,在选择购买时,一定要认清其有效成分和剂型。 2.施药方式 在使用农药时,需根据药剂种类、剂型和作物与病虫害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药方式,以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尽量减少对人畜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当前,普遍应用的主要施药方式有以下几种: (1)喷雾 利用喷雾器将药液雾化后喷在植物和有害生物体表,按用液量不同,又分为常量喷雾(雾滴直径100~200微米)、低容量喷雾(雾滴直径50~100微米)和超低容量喷雾 (雾滴直径15~25微米),前两种较常用。资料中所介绍的药液浓度和用液量,凡未特别指明喷雾类型者,适用常量喷雾。低容量喷雾所用药液浓度较高,用液量较少(为常量喷雾的 1/10~1/20),工效较高。两者所用农药剂型都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悬浮剂(胶悬剂)等,对水配成规定浓度的药液喷雾。 (2)喷粉 利用喷粉器械喷撒粉剂的方法称为喷粉法。该法工作效率高,不受水源限制,适于大面积防治。缺点是耗药量大,易受风的影响,散布不易均匀,粉剂在茎叶上黏着性也较差。 (3)种子处理 常用的有拌种法、浸种法、闷种法和应用种衣剂等。种子处理用于防治种传病害,并保护种苗免受±壤中病原物侵染和害虫食害,用内吸剂处理种子还可防治地上部病虫害。拌种剂(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用于干拌法拌种。乳剂和水剂等液体药剂可用湿拌法,即加水稀释后,喷布在干种子亡,拌和均匀再播种。浸种法是用药液浸泡种子,闷种法是用少量药液喷拌种子后堆闷一段时间再播种。利用种衣剂为种子包衣,可延长药剂的有效期。 (4)土壤处理 主要用于防治苗期病害、根病、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等。土壤处理多在播前进行。土表处理是用喷雾、喷粉、撒布毒土和颗粒剂等方法将药剂全面施于土壤表层,冉翻耙到土壤中。深层施药是直接将药剂施于较深土层。内线磷、克线丹、苯线磷、棉隆、二氯异丙醚等杀线虫剂用穴施或沟 施法进行土壤处理。另外,在生长期中有些药剂也可用撒施法和泼浇法施药。撒施法是将颗粒剂或毒土直接撒布在植株根部周围。毒土是用药剂与具有一定湿度的细土按一定配比混匀制成的。泼浇法是将药剂用水稀释后泼浇于植株基部。 (5)熏蒸 是用熏蒸剂的有毒气体在密闭或半密闭设施中,杀灭害虫和病原物的方法,多用于杀死农产品和仓库的害虫。有些熏蒸剂还用于土壤熏蒸,即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机将液态熏蒸剂注入土壤内,在土壤中形成气体扩散。 (6)烟雾法 是一种不需用药械而以烟、雾形式施放农药的方法。烟剂系农药的固体微粒分散在空气中起作用,雾剂是通过农药的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起作用。目前保护地蔬菜病虫防治所使用的烟雾剂大都是农药厂生产的定型产品,例如45%百菌清烟剂(安全型)和10%速克灵烟剂已用于防治棚室蔬菜灰霉病和菌核病。 (7)粉尘法 将农药加工成比一般粉剂更细的粉粒(粉尘剂),利用喷粉器施药,在温室和塑料大棚空间中形成飘尘,延长空间悬浮的时间,增加在植物体表的沉积。粉尘法是一种新施药方法,当前应用的粉尘剂仅有百菌清、速克灵等少数品种,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因不用液体,不会增加温室或大棚内湿度。 (8)毒饵法 用害虫喜食的饵料与药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拌制成毒饵,用以诱杀在地下和地面活动的害虫。常用的饵料有糠麸、饼粕、豆渣、鲜草、谷物等。 3.合理使用农药 为了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提倡合理使用农药。 任何农药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即使广谱性药剂也不例外,因而要根据防治的病虫种类、发生特点和药剂性质合理选用品种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当前还很少有用于辣椒的专用药剂,在各种农药介绍和一般农技书刊上关于辣椒用药的介绍也不多。为了做到合理选用农药,除要仔细阅读农药说明书以外,还要及时请教农技人员,即使是防治其他蔬菜类似病虫的有效药剂,在用于辣椒之前,也应当向农技部门咨询。要合理规划,调剂使用不同药剂品种,既不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也不要频繁换用新药。特别要避免赶时髦,轻率采用药效尚未证实、使用技术尚不明了的新药。任何药剂,在大面积应用之前必须先做试验或少量试用。 要科学地确定用药量、施药时期和间隔天数。用药量主要取决于药剂种类,但也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改变。未用过的农药,应先做试验确定。喷雾法施药时,用药量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为常量喷雾的药液浓度,用制剂的加水稀释倍数表示;另一种表示法为单位面积(667平方米)上农药有效成分或制剂的用量(克)。常量喷雾时在该用药量下用液量(加水量)较多,药液浓度较低,低量喷雾时用液量少而药液浓度较高。
上一篇:好朋友帮过我很多忙,如果她有事也找我,可是超出我能力范围,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