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家长或未成年的孩子角度你如何看待上海卢浦大桥“母亲批评孩子后孩子跳桥”这件事?
孩子,家长,父母从家长或未成年的孩子角度你如何看待上海卢浦大桥“母亲批评孩子后孩子跳桥”这件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才不怕老妈唠叨呢,只当耳旁风,只怕老爸揍。。。。如果骂几句应付不了,长大做什么工作?谁会宠着你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关键!叛逆情绪多,青春期孩子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敏感,且觉自己长大了,需要独立自主,需要认可!这期间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平等!他她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孩!有自己的思想,虽然不一定对,但需要引导而不是一味指责!当他朋友,好好说话,注意肢体语言传递爱与理解,他便会听从,从而影响其行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家长其实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此类新闻了。
这类新闻会给他们带来“痛”和“怕”。
他们会:
首先,是对生命的惋惜。
其次,是对新一代孩子的思考。
再次,是对教育以及社会的思考。
17岁,他还没来得及独自体验这个多彩的世界,随着翻过栏杆的一跃而下,17岁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
我们还不知道未来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若是跳过那几十秒,不知道他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所以我们觉得惋惜。
同时,也同情跪地痛哭的妈妈,担心她的往后余生。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孩子为什么没有一丝最后的犹豫与不舍,要那么绝倔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平日里他是一位怎样的孩子?
此前,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他身边的人(老师、同学、亲人)对他做了什么?
也许后面3个问题的答案会给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跳桥事件”发生后,有责备孩子的,也有问责母亲的。
看似有因有果一件简单的大人批评孩子的平常事,但背后却关联着着千丝万缕的事情。
妈妈不问青红皂白,毫无共情的劈头盖脸绝非第一次,也许,孩子已经忍了又忍,忍了无数次;也许,和同学的关系已经让他的神经崩到极限;也许,他有很多话想要说给某个人听,或者他只想静静。
而妈妈的责备,就成了这次事件的催化剂。
大家都在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象这个社会给了孩子什么?
一出生,就是起跑线,然后上不完的补习班,大人之间的攀比,孩子的压力确实很大。
大人又都是那么忙,腾不出时间陪孩子,也没有时间听听孩子的声音。
也许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们对孩子的“爱”,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作为一个也有孩子的父亲,看到那个视频,瞬间就泪目了
总结一下:
可怜的母亲,可恨的教育能力,
可悲的孩子,可叹的低下逆商
母亲固然教育失败,而当爹的干嘛去了,如果当爹的有效的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我觉得应该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