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某校17岁学生在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妈妈批评后“跳河轻生”,父母到底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孩子,家长,自己的某校17岁学生在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妈妈批评后“跳河轻生”,父母到底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种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A、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样及得上他?不争气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扫大街吧!(这样说,实际上只是发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因而他会更不思进取。)
B、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这样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并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
C、我们为你的视力担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将协助你控制。因为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对你负责。(把关心和协助明确告诉孩子。)
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
《父母必读》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
四、学会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当家长的,好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转复制:
上海卢浦大桥发生的17岁孩子跳桥的事件,轰动了全国。跳桥的原因似乎是母亲批评了或者是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了。我李老师是研究教育的,我想它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原因,这个事已经过去了,但是应该引起我们千千万万的家庭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在这个里面我就谈几点,第一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危害。在十几年前推崇了一种赏识教育,就是孩子你是最棒的,也就是周宏说要无中生有地夸孩子,那么这个是不对的。因为孩子很小,你说他是最棒的,他在大脑里边它就进行了一个解析,他的认知能力是幼稚的,于是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天下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国君一样,能指挥千军万马,能有杀生大权,于是他就这样就定义了。定义完了之后就用一张图片就储存到大脑了。当他长大的时候逐渐他和别人拉开了距离,也就是说它不再那么优秀的时候,但是前面那张图片还存在,也就是说现实的图片和他原来储存的图片他俩经常交错对比。这样有的时候孩子的神经系统就会崩溃,所以说对孩子打击非常大。那么我们现在这几年跳桥的孩子多数是这一批孩子,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赏识教育现在也不被人们看好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的性子!
上一篇:你们会一吵架,全身都抖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