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京真地震了吗?
北京,震中,发生北京真地震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京真地震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地处西山和燕山山麓,处在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
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从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地震不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震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地震强度和危害,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们所能够找到的北京地震资料不是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自晋元康4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到清雍正8年(1730年)以后近400年来,震中在北京的6级以上地震还没有发生过。
最早地震
有史料记载的北京地区最早地震,震中在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发生在晋元康4年(294年)。
这一年,北京连续发生2次地震,第一次在该年3月,第二次发生在该年9月。
据《晋书》和《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
所谓“上谷”,北京延庆县古地名,意思是引起地下水上涌,杀死100多人。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
在当时地广人稀的延庆一带,一次地震就有百余人遇难,可见,当时地震惨烈。
更惨烈的是,人们还没有从噩梦中醒来,9月,在居庸关一带,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5.5级,震中裂度为7度的地震。
这次地震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地壳运动剧烈,引起地裂。
据说,大地裂开一个广36丈,长84丈大口子,而且,从大地裂开的口子中还不断涌出了地下水。
不仅如此,这场突如其来天灾,使百姓瞬间失去财产、粮食,灾后还引起大饥荒。
其后,从辽代开始,到清代雍正年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经历一次或几次如噩梦一般的山崩地裂,演绎出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地震惨剧。
扩展资料:
城区周边地震
唐山大地震
从我们所知有关地震知识中,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地震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地震,但破坏轻重,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
北京地区虽然处于地震活跃地带,但是,震中多在郊区县,离城区较远。
历史上有记载,只有3次5级地震,震中发生在北京城区内。
进入20世纪以来,北京城区,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因此,虽然,有3次5级地震,震中发生在城区,但是,造成损失要远比6级地震小得多。
北京城区第一次5级地震,发生在辽道宗太康2年11月,辽道宗耶律洪基执政期间。
时隔19年,太康2年11月(1076年12月),北京城区内又发生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6度。
虽说比6级地震损失要小一些,但是,也造成多数民房毁坏。
北京城区第3次5级地震,发生在明熹宗天启7年正月18日(1627年),与上一次北京城区发生5级地震,相隔了500多年,但是,这一次地震,损失相当严重。
当时,城区内从西南方到东北方,可以听到地震发生时产生巨大轰鸣声。
地震瞬间,房屋倾倒,没有来得及跑出屋的人,多被掩埋和砸死。
因为这场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城区,因此,造成了很大人员伤亡。
另外北京周边对北京影响最大时间最近的就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这两处地震都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地震了。
由于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不完全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有谚语“小震闹,大震到,地震一多一少快报告”。
这谚语的意思是“小震过后必大震”,又简称“以震报震”。
据观察,一些大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确实很频繁,不仅次数增多 , 而且震级逐渐加大。
其频震的规律是,先小震,而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平静期,接着就是大震,即“小震密集—平静—大地震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更新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2月12日18时3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附近(北纬39.38度,东经116.66度)发生4.4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我感觉到了,同坐标北京,晚上6点30分左右!
上一篇:如何看待经常对你说谎的朋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