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濒危动物被人类挽救回来了?
大熊猫,物种,种群有哪些濒危动物被人类挽救回来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滇池金线鲃和银白鱼。
滇池金线鲃
在20世纪60-70年代,滇池金线鲃还是滇池中最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是后来由于滇池周边的房地产大规模开发,滇池的水质越来越差,再加上引进的其他经济鱼类(四大家鱼、罗氏沼虾、太湖新银鱼等)和过度捕捞,滇池金线鲃的野生种群越来越少了。
▲▲这是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拍摄的一张照片,当时滇池的湖面上布满了一层厚厚的蓝藻。据滇池保护项目的工程师回忆,最严重的时候,滇池表面的蓝绿藻厚度有好几公分,在上面扔一块石头也不会下沉,水质浑浊而且有臭味,甚至还有老鼠在上面跑。
此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堵塞了滇池金线鲃的产卵洄游通道,很多达到性成熟的滇池金线鲃根本就无法顺利繁殖后代。到了1986年,滇池金线鲃从湖体中消失了,幸存下来的少量个体只能在滇池周边的溪流和泉池中“苟延残喘”。
2003年,全球环境基金(GEF)向滇池的土著鱼类抛出了一根“救命稻草”,该基金的工作人员表示愿意帮助杨君兴等研究员开展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研究工作,资助的资金高达98万美元(在那个时代,这笔钱绝对算是一笔巨款),由世界银行负责发放。
杨君兴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他曾经带领科研团队研究过抚仙湖鱇浪鱼的生物学及种群资源,研究的成果引起了全球环境基金的注意,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杨君兴终于可以“大施拳脚”,他首先就把目光转向了滇池金线鲃身上。
经过3年多的反复实验,研究人员终于在2007年攻克了滇池金线鲃的人工繁育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繁育出来的首批鱼苗有300多尾。到了2010年,云南省的水产科研机构已经可以实现100万尾的育苗量了——杨君兴终于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出彩的成绩单。
经过连续4代的人工选育,专家们还培育出了一个养殖新品种“鲃优一号”,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尝试推广养殖。
滇池银白鱼
银白鱼面临的困境和滇池金线鲃类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发现过银白鱼的踪迹。直到2013年,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才再次发现了幸存下来的银白鱼个体。
对于滇池银白鱼的保护,则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2016年,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始了对银白鱼和中臀拟鲿(同样是滇池的特有物种)的保护研究工作。
2017年3月,该研究团队前后分4个批次从滇池中采集了13尾银野生的银白鱼并尝试人工繁殖,第一批就成功孵化出了3万尾鱼苗。他们的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攻克银白鱼的人工驯养和成鱼养殖等关键技术。估计有了滇池金线鲃的育种经验,银白鱼的育种过程应该能够更快、更高效的完成,面向市场进行小规模推广也指日可待。
我们普通人可以为濒危水生生物的保护做些什么呢?
水生动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来源于水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以及过度捕捞,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来改善水环境,进而帮助濒危的水生动物渡过难关。
1.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要一定拒绝食用国家保护鱼类,尽量少食用野生鱼类,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美味而破坏了野生鱼类的种群资源。2.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保护水生生物的志愿者活动,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WWF)的湿地使者行动,江豚守望者活动等等。3.对于渔民,可以从合法捕鱼做起,不使用电鱼、毒鱼、炸鱼、迷魂阵等非法方式,网眼的大小以及作业区域要符合当地渔政部门的规范定。4.如果在捕捞或者钓鱼时不小心误捕了珍稀的水生生物(比如中华鲎、胭脂鱼),要在第一时间放生,尽量减少对这些珍惜物种的伤害。总之,保护濒危水生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些水中的精灵,值得我们尽全力去守护!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鹮一直被当做“吉祥”的象征,被称为“东方宝石”,不仅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就连隔壁的日本都对这种鸟推崇有加,日本皇室还把朱鹮当做是皇室的象征。然而这种鸟在上个世纪时,一度被人类认为灭绝,只有日本幸存几只朱鹮,但这些朱鹮已经全部丧失繁殖能力,所以日本认为等这几只个体死亡后,朱鹮就会彻底灭绝。
但是我国科学家不信邪,为了在我国能发现朱鹮,我国科学家驱车寻找了所有朱鹮可能会出现的地方,最终在陕西的一个农村里发现了7只朱鹮,其中4只成年个体,3只雏鸟。
朱鹮是怎么被救助的?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鸟类科学家们已经有将近20年没有看到过朱鹮个体了。为了寻找朱鹮的踪迹,我国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横跨了整整9个省市区,行程大约5万多公里,最终在陕西省把姚家沟的一个山林中发现了7只朱鹮。研究发现这7只朱鹮一共是两对夫妇在抚育3个孩子。科学家们对这一发现激动不已,这不仅说明朱鹮在野外还有存活的个体,而且它们还具有繁殖能力。
然而正当科学家们为发现的朱鹮幼体兴奋不已时,悲剧的一幕发生了,其中一个幼鸟从巢穴中掉落了下来。原来,如果一个巢穴中有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个体,那么体型较大的个体会想办法独占父母的食物,甚至不惜将体型较小的挤下巢穴。幸好周围有工作人员设置的防掉落网,雏鸟掉落在网中时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火速运到了北京动物园进行人工养育。
朱鹮在野外的天敌有很多,一些大型猛禽比如:鹰,雕等都是它们的个体,蛇类和猫等也是威胁雏鸟安全的个体之一。
为了保护朱鹮巢穴的安全,鸟类学者们在朱鹮巢穴周围的树上铺上了塑料布,这是因为塑料布比较滑,使蛇和猫等无法攀爬到树上。
为了保证它们的食物充足,鸟类学者们还会定期在周围的水塘中投放它们的食物。也会向周围农民科普朱鹮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朱鹮的认识和保护。
还有一些学者,直接将家安置在这周围,一住就是几十年。但是朱鹮的数量始终没有明显上升,为了提高朱鹮的种群数量,科学家们选择了就地保护和人工繁育两种方式。
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之下,朱鹮的数量开始直线上升,数量由7只恢复到了上百只,甚至上千只。在今年,我国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的朱鹮个体种树超过了5000只,其中我国境内有4400只,朱鹮也由原来的极危生物降为濒危生物。
朱鹮的野化
对于野生动物的救助不仅要拯救它们的个体数量,还要恢复它们在野外的能力。朱鹮的数量虽然提升了,但是大多数朱鹮是在人工基地繁殖长大的,为了恢复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科学家们在当地进行了野外放飞训练。
上一篇:郑州万科怎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