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及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小麦,赤霉病,病害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及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及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该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
[症状表现]
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段都能为害,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为害最大,其次为秆腐。穗腐发生初期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黄褐色或呈青枯状,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橘红色霉层,后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颗粒。病状轻时,局限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病穗籽粒干粃、皱缩,丧失发芽力。苗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变黑色,节上产生红霉,严重时全株死亡。
[发生特点]
小麦抽穗以后15~20天内15°C以上的暖阴雨日超过50%以上,病害就可能流行。在温度条件适宜情况下,小麦抽穗扬花阶段连续阴雨,易造成赤霉病流行。故药剂防治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期,一般当小麦扬花率达到10%以上,气温高于15°C,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在10天以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就开始施药。重病区隔7天左右再一次施药。
[防治方法]
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2.5%烯唑醇2000倍液,80%戊唑醇,25%丙环唑乳油,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小麦赤霉病,农民一般称为枯白穗、烂麦头,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几率除了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天数、降雨量和田间湿度有关系外,也会因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说到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性:减产是最直接的,一般可以让小麦减产10%左右,如果流行程度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减产会在20%~30%左右,因而,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春季后期易发生的倒春寒影响!下面简单聊一下关于小麦赤霉病的诱发条件及防治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赤霉病诱发因素
关于小麦赤霉病,其实与气候变化规律有很大关系,根据历年发生数据,主要是在降水偏多、气温回升比较高的季节发生,差不多处于小麦抽穗扬花期间!
例如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并且降水量比较大,超过12毫米以上时,这是会利于赤霉菌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如果再遇到麦田密度比较大,田间郁闭,空气湿度超过80%以上时,往往会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
另外,当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长时间的结露天气,或者小麦品种抗性不足时,也可能会发生赤霉病害!因此,我们在防治这类病害时,需要考虑当地发病原因,才能科学合理防治,避免出现减产等农业损失!
小麦赤霉病发生地区
根据往年数据,以及今年相关部门检测的情况来看,目前可以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等不同级别!而今年的情况为:
大流行区域:南方地区为主,属于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地区!
中度流行区域:黄淮北部、华北地区为主,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一般可以列为小麦赤霉病偶发区域,虽然不会每年出现,但预防还是不能放松的!
小麦赤霉病防治注意事项
关于这类病害,一般会集中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但由于小麦抽穗期就长达40天左右,不可能保证如此长时间的药效!因而不同时间用药就会存在差异!而根据业内给出的策略,就是“立足预防,适时用药”!
这时需要及时密切关注当地病菌抗药性检测情况,以便合理选择高效药剂,可以避免重复防治,提高防控效果!而根据一些农户多年防治经验,可以在小麦齐穗至5%扬花期时开始喷药,效果应该会比较好一些!
另外,也需要注意小麦抽穗期的气温高低变化,如果气温高时,往往抽穗扬花期会同时进行,这时齐穗喷药即可!而如果气温偏低时,可以在小麦扬花初期喷药!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时,最好是将喷药时间提前进行,或在雨停时多次喷药防控!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于今年小麦赤霉病情况,大家有没有更好的看法和防控技巧呢?可以留言互动,一起交流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近几年我国小麦赤莓病危害十分严重,用老百姓的话叫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的重要病害,发生很普遍。
1:发病原因主要是玉蜀黍赤莓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壳散生或聚集在病组织或其它基物表面,对寄主造成危害。亦莓病菌的生长发育需要高温和高湿的条件。菌丝体发育在22一28摄氏度,湿度在80%一100%。子囊孢子在高湿度无水滴的情况下也可萌发,而分生孢子则必须在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良好,小麦赤莓病寄主范围广,如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及狗尾巴草等杂草。
2:危害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发生规律:种子、土壤、多种作物的根茬和秸秆等都是小麦赤莓病菌的侵染源。通常小麦抽穗扬花前后成熟并放时子襄孢子,借风雨传播,扩散蔓延,落在小麦花器上腐生后产生分生孢子,并多次侵染小穗,约5一7天造成穗腐并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后期又可产生子襄孢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主要对麦穗产生危害。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低,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都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
上一篇:从应城到黄陂锦里风景区怎么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