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需要读哪些书籍,亦或需要做哪些针对性训练?
老师,鼓书,语感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需要读哪些书籍,亦或需要做哪些针对性训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需要读哪些书籍,亦或需要做哪些针对性训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鄙人提高文学素养的大体经历基本如下。
一,培养兴趣。
记得小时候同院邻家三娘很会讲匣话(故事)。由于她家没有小孩非常愿意到小孩多的我家来讲长篇匣话。
记得冬天夜长,每到晚上她就在我家围着火盆(北方冬天取暖工具)摸黑(家里困难点不起油灯)给我们讲匣话。她讲的匣话既吸引人又比较长,记得《王小打鸟》就讲了好多个晚上。
这是本人初涉文学的启蒙:喜欢听匣话。
后来冬天农闲时,村子里就来盲人说大鼓书。这是五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的唯一乐趣。大鼓书有说有唱有伴奏,非常吸引人。有时在一个村子说不完一部大鼓书,就追着说书人辗转几个村子继续听下去。
现在想来,这些就是本人文学兴趣的启蒙教育吧。
二,开阔眼界。
58年上小学后陆陆续续接受了现代教育;也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自成》和《欧阳海之歌》以及后来雷锋、刘英俊等英雄故事。
这些文学作品的熏陶让本人的心中竖起了“主人公”和当代英雄人物的形象;眼界也由学校转向了社会。
记得上初中后,本人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几乎每次作文讲评,语文老师都会表扬或者拿本人的作文为范本在全班讲评。记得学习了《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后,我的作文《生产队的饲养员王XX》就进入了作文讲评课堂。
三,体悟语感。
文学素养首先是吸收前人的精华,即阅读,理解,吸收,消化。
这里,语感就成为吸收文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与关键一环;当然这也是需要长期积累与认真体悟的。
或者可以说,文学作品阅读语感的体悟就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敲门砖与垫脚石。
因此,本人在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兴趣与水平提升;以及文章初稿写完后的朗读修改与语言推敲,就是语感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
现在想起来有时都感觉有点好笑:记得小学在语文课堂朗读课文时,本人曾经成为“读霸”,一堂课上自己“包场”式的朗读了全篇课文。
四,锤炼语言。
上高中后,本人的作文表达能力突飞猛进。在班级里独树一帜。语文老师曾在本人的作文批语中这样写到:你的作文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孙老师的这句批语,虽然当时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全部含义,但是对本人后来的语言表达的激励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记得学校办的校刊,每每都有自己的文章发表。当时由于处在文革中,校刊发表文章也是不能够允许个人署名的。但是,本人的文章发表后,同学们大都能够发现有些文章是出自一人之手。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章的语言表达非常出色。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底子
1974年小学毕业,老师已经给我们打下很好的底子,我的作文本被老师要去做纪念了,当时,能读到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父亲。爸是小时候读的是私塾,1950年高中二年级提前参加高考,被录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爸写的钢笔字,工整漂亮,像他本人,不浮夸做作,正楷写得不比田楷差,嗜好古文,程度非常好。我一直不明白私塾先生打手掌,怎么能打出这么好的文字?最近读过水梓的子女写的《煦园春秋-水梓和他的家世》才知道,水梓,北平法政大学堂毕业,对甘肃教育贡献巨大,建立了甘肃的现代教育体系,抗战时期,中心西移,使兰州成为继重庆,西安之后的内陆第三大城市,聚集了很多文化名人,甚至巨人,爸经常挂在嘴边的张查理,张爱诚等人,我都是后来知道的。爸告诉我,为文,第一,言之有物;第二,言简意骇;第三,写好了,压一周,改,再改,然后发出;我一生受益于此。
我是怎么被老师引为得意学生的呢?我小学毕业是班长,中学是新环境,生源差的多,他看过材料,我自然就是班长了;前面说过,我喜欢读长篇小说,记得读了黎汝清的《万山红遍》,恰好学校去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回来,要写作文,我引了大段文字,应该叫抄袭,也是实践,至于生字嘛,像巉岩壁立,为了避免老师在课堂问我,当著同学面回答尴尬,就标上拼音,老师很满意,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我就这样成了他的得意学生。
其实,我自己知道,我不是最好的学生,学校组织过很多竞赛,作文竞赛有老师一对二专门辅导,我从来没有得过名次,但我的文字是完全成熟的。
上一篇:陈志朋父母家遭人纵火,网友好奇为什么他的父母家会那么破旧,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