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始皇有年号、庙号、谥号吗?还有哪些皇帝没有?
庙号,谥号,年号秦始皇有年号、庙号、谥号吗?还有哪些皇帝没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下面就来详细讨论关于古代帝王的称号(长文长知识)
说的古代帝王时,大家往往想到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样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往往把这些称谓视为同一概念。
其实,就上面三位帝王,其表述是不同的。汉武帝是称其谥号,唐太宗称其庙号,康熙帝则是称其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国号。当然并不是有的帝王都能拥有这些“号”的。如汉昭帝刘弗陵,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看到这里大家不经有疑问:
帝王的“号”为何有的全有、有的不全甚至没有呢?
帝王的称谓为何有的用年号、有的用庙号或谥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帝王的“号”。
国号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即国家的名称或名号。为表示新朝的“圣明”,每个开国之君都要定国号以彰其“明德”。各朝代的建国,取国号有以下几类:
第一、有以所封爵名定国号
如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后,便以“汉”为国号;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其子曹丕先袭魏王爵位后建国,以魏为国号。
第二、有以种族定国号
如耶律阿保机当上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后,于公元916年建国,国号“契丹”;如大蒙古帝国,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国号为“大蒙古国”。
第三、有以其发迹地定国号
如秦国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遂以秦为国号;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第四、根据谶语或古典文献定国号
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北京,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改蒙古国号为元,不久灭掉南宋统一了全国。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曾称吴王,但是他却以明为国号。他是依据元末社会上流传的佛教谶语“明王出世”这一口号,和他任起义军副元帅时制作的黄旗上所书“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两句话,确定其国号为明。
第五、以建国者姓氏为国号
东周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了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韩国、赵国、魏国。
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据记载庙号源自商朝,创基立业曰“太”(如唐太宗,明太祖)、功高者曰“高”(如汉高祖、唐高祖)、世代祭祀曰“世”(如汉世祖)、中兴者曰\"中\"(唐中宗),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现在一般认为,开国皇帝为“祖”:“太祖、高祖”等,继任的皇帝称为“宗”:“太宗、高宗”等。
另外从周朝开始,取消庙号采用谥号。到秦始皇时,更是废除了庙号和谥号制度,原因\"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
汉朝建立后恢复了庙号和谥号,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庙号是从汉朝开始的。
前文提到汉朝皇帝不称庙号,是因为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如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汉昭帝刘弗陵,谥号孝昭皇帝。因此汉朝皇帝的称谓用“谥号”。
可见,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不过随着朝代更替和各朝对“号”的使用不同,自唐以后,只要是皇帝,就都有庙号了。
谥(shì)号
《逸周书·谥法解》:“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简单来说,谥号就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谥法分三种且有固定用字,美谥: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恶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平谥:哀、愍、怀等。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任谁都很反感。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反之,对于美谥,都希望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是人都希望死后有个好名声。
因此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像明太祖的谥号多达十六个字: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尊号
尊号实际上以前很少有,唐朝才开始有,谁干的?武则天。严谨来说,是唐高宗李治起的头,武则天给发扬光大了。
李治登基后沿用他老爸的政策,自己又很能干,因此把国家治理的非常好,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
李治开始飘了,想给自己也加个像他爸那样“高大上”的尊号。你想,谥号和庙号都死了才有,那么光鲜亮丽的称呼,活着的眼馋不?但是他也就只有想想。这要是说出来,自要“尊号”,丢人不。
而武则天为了掌权,想法儿地提升地位。什么办法能增加地位和权利还不会遭到非议呢?只有加尊号。或许她猜到了丈夫的小心思,就天天催枕边风,劝说李治加尊号,这正合李治之意。于是李治给自己加了“天皇大帝”的尊号。
这个尊号厉害不,直追天上的玉皇大帝啊。你看,我的丈夫,你们的皇帝都是天皇大帝了,而我武则天还是皇后?配上的天皇吗?要改,改称“天后”。后来更是自加尊号:圣母神皇。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帝 。\"
其实,尊号就是给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这个“号”在皇帝生前叫“尊号”;在皇帝死后就是“谥号”。
想象一下,现在要举行外事或者祭天等大型活动时。主持人(礼仪官)说:“现在恭请我们的皇帝陛下…”,气势在哪里?
起码要加个“修饰词”吧,比如“伟大的、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陛下…”,但是俗不俗,俗,特俗!
如果这样说:“恭请大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不仅地位更加尊崇了,还不失气势。
当然了平时是不会用尊号,像皇帝上朝,去后宫,太监就一句“皇上驾到…”。
说白了,尊号是自己夸自己,谥号是儿子夸老子。这样记入史册后,让后人看看我祖宗、我老子,甚至我,有多么牛逼。可史学家不好糊弄呀,起这么长的尊号给谁看啊?显摆啥!
我给你写一段历史,还要把你名号全写上,笔墨纸砚不要钱是吗?再说你家皇帝越来越多,名号越来越多,字数还越来越多,你能记得住吗?我是记不住,万一写错了,说错了,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也利于流传。
那怎么办?
年号
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如嘉靖十五年等。
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上一篇:win10上哪个杀毒软件好用,用起来系统不卡顿,占用资源少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