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江诏安出于什么心态,有私心吗?
梁山,我的,朝廷宋江诏安出于什么心态,有私心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六、我是被宋徽宗赵佶欺骗了。我在梁山时考虑到国家有难,皇帝赵佶又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又任用文彦博、张商英等贤人,更是是一个读书人,以为他有骨气,又想帮兄弟们谋个出路所以就让燕青兄弟去勾引李师师,答应帮助李师师离开京城,请李师师约见皇帝赵佶。我和赵佶在密室中聊得很开,赵佶跟我畅谈了他的国家发展大计,听了很受鼓舞,见他英明神武,所以我同意了招安,并恳请他可以杀我,不要杀兄弟们。哪里知道他是个软蛋,属于烂泥扶不上墙啊,最后也卸磨杀驴,没有很好的善待我的兄弟们。
七、我绝对没有和李师师好上。李师师是一个聪明人,她有自己的追求,可能和皇帝一起久了,知道皇帝赵佶宁愿挖地道,也不敢名目张胆来见她,更不可能给她一个名份,皇帝年龄又比她大很多,如果皇帝去世,她肯定只有被灭杀的可能。所以见到燕青这俊朗有力的小伙,就喜欢上了,求我帮助她逃离京城,我也刚好要求她引见皇帝,所以一拍即合,一起合作了一把罢了。我之前是没见过李师师的,只为了招安的事才见了两三面而已,而且每次我都在青楼里面都是有安排兄弟做保镖的,燕青也在的,怕皇帝对我来一个瓮中作弊,所以根本就没有和李师师怎么样啊。至于李师师喜不喜欢我,我想也不太可能吧,因为我长得实在不咋的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能称为"及时雨",不顾个人安危出手搭救江湖落难人士,最后众望所归坐上第一把交椅,这是他的软实力,是其他兄弟所不能及的。
再说说眼光,水浒弟兄满足于"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无拘无束的生活,对于水泊梁山的未来并不考虑,特别是一众曾来自官场、获罪于官府的武人,如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强烈反对接受招安,但宋江考虑的则是众兄弟的"前途"以及下一代的出路。
虽然和朝廷干仗,赢了几场,可奇怪的是,水泊梁山过的仍然是"打家劫舍"的模式,依靠天险死守梁山,并没有攻城掠地或者掀起燎原之势,一旦朝廷没了北方的羁绊,全力剿灭,还真不能说能不能守得住。
宋江看到的,是通过几场胜利攒下的谈判筹码,及时用、尽快用,因而不断地派人与朝廷联系,流露受招安意图,谈招安条件,这也真是为梁山兄弟考虑的,而不是个人的私心。
从初心到受招安,宋江都在为别人考虑,而不是谋自己一人私利。只不过,他看到了过程,却不知道结果——急求战功立足朝廷,轻易地答应了去征方腊。致使众兄弟死的死、散的散,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零落成泥,然人唏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应邀回答:
我以为宋江宋公明,还是经受不住不了朝廷的利诱,内心还是想报效朝廷,借此有一番功名利禄的,扬名立万,没想到历史偏偏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由于他的一己私心,把整个水泊梁山好汉前途与自己的好兄弟全都葬送了。
岂不知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实,岂能逃脱卸磨杀驴的下场。
决策者方向的选择,
决定着一个团队的兴衰荣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宋江是个头脑相当清楚的人,他知道如果当时以梁山的实力和规模与北宋朝廷抗衡的话,仅仅只能取得短期内的战术胜利,而不可能取而代之取得天下。
梁山看似108好汉,实际并没有真正治国安邦的人才,也缺乏有大的战略格局的人物,大多数都是武夫莽汉,很多人是迫于无奈被裹挟着上了山。
由于自身问题,梁山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纲领,没有更清晰的路线和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情况一定不可能维持太久,内部的矛盾肯定会越来越突出,最终会导致从内部崩盘瓦解。
所以宋江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当时的朝廷很腐败但是各方面实力还是不可小觑,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和朝廷妥协,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他投降主义。
毕竟谁不想天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所以我们对宋江的看法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社会环境去看这样一个人物,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至少不能只是用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个复杂的人物角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会没有私心, 可也不全是私心。借着兄弟们的力量和兄弟们一起图个好结果,可惜事与愿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