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隆中对》是战略大失误吗?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质疑?
刘备,荆州,蜀汉诸葛亮《隆中对》是战略大失误吗?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质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隆中对》是战略大失误吗?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质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隆中对》这个千古盛传的妙策,点燃了许多战略家的智慧和灵感。毛泽东在汲取它的智慧同时,还发现了其致命的瑕疵,并将二者熔铸到开创伟业的大略谋划之中。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与诸葛亮提出光复汉室的战略构想,开拓益州为根据地,联合孙权,抗击曹魏,光复汉室江山的伟大战略决策,这一部分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
毛泽东也借用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总结出当时党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是,“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全国各派力量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他告诫全党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统一认识,以避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裂。
然《隆中对》也有失误之处,派一上将“以向宛、洛","攻取荆州,等等之后,却是分兵守荆州,益州等地。毛泽东另一次评点《隆中对》时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关羽大意失荆州,虽说是大意,其实也是必然,凭关羽单打独斗,岂能固守?
毛泽东深谙中国古代兵法,从《隆中对》的战略失误中汲取教训,坚定地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确定为重大的军事原则。毛泽东总结的十六个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就是诸葛亮《隆中对》理论中失误的关键所在。
终上所述:《隆中对》正确思想占了一半,错误战略也占了一半,至使蜀汉政权成功了一半,最后仍然功亏一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年,伟人在评点隆中对时,主要指出了隆中对中分散兵力的错误。刘备本来实力就不强,还在益州、荆州两分兵力,互相不能支援,安能不败。其实关羽在荆州的失败,刘备不能出川支援,大概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孔明的思维宏阔有大略,隆中对其实是综合了当时已知成熟战略的集大成者
我们应该深入到那个时代来看隆中对,诸葛亮的想法绝非是空穴来风,他既深入思考了当时的形势,又参考了以往获得大成功的战略,提出了隆中对。所谓的从蜀中而出秦川,就是从汉中北上收服三秦,这是刘邦当年与项羽争天下的第一步,而且刘邦的确成功收服了三秦,灭掉了项羽所封的三秦王,从而占领关中,在关中有了稳固的基地。所谓的命一上将向宛、洛,这大概是刘秀、刘伯升(刘秀大哥)起兵后的策略,而且他们兄弟确实是在昆阳和宛都取得了大捷,引动了长安的骚乱,结果王莽被乱民所杀。这两个例子,都是很成功的,孔明将这两个策略给综合提升了一番。
二、隆中对的主体思路大概有以下几点,其实是很适应当时的情势的
1、所谓的让曹操以天时,让孙权以地利,刘备争个人和。这就基本明确了刘备的盟友是谁,敌人是谁。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是什么。本来吧,不是关羽骄傲又自满,刘备和孙权的次要矛盾还不至于发展为主要矛盾,诸葛亮当然能预料到,但他又不可能阻止刘备用关羽镇守荆州。很多事儿,想到了,但是做不到,这不是诸葛亮的错。
2、所谓的占荆州而入益州,成就鼎足之功。刘备不就做到了吗?还是在刘琮一下子投降了曹操,让刘备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做到的。但因为刘琮没骨头,蔡瑁、张允等人一意投降,刘备不得不启动紧急措施求援于孙权,给两家之后因荆州而产生的矛盾埋下了隐患。这是突发情况,也不是诸葛亮的错。
3、所谓的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出宛、洛,刘备自出秦川。这里面的确有兵力分散的大忌,但诸葛亮也是加了前提的,即天下有变。即便天下没有大变的时候,关羽出兵荆襄,也差点逼着许昌的曹操迁都,威震华夏,由此可见,隆中对是很有操作性的。实际上,隆中对提出时的秦川的确和刘邦时代的三秦相似,当时马腾、韩遂和关中诸路军阀在关中混战,刘备当然可以趁乱而取之,后来呢,曹操派钟繇等人安定了关中,征马腾入朝,这是形势完全变了,和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是情势的变化,而不是诸葛亮的错判。
三、诸葛亮是个极其谨慎的人,倘若能满足其对隆中对执行的先决条件,那此策真是千古一策,奈何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综上所述,隆中对到执行时,已经很孔明提出时,天下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执行其的先决条件也没有达成,而且关羽还主动破坏孙刘联盟,最终不能完全实现。但依靠此策,根基薄弱的刘备依然实现了鼎足三分,已经很不容易了。刘备分兵之举,确实是一大隐患,最终也付出了关羽之死,荆襄丢失的代价,这是关羽不待天下有变,强行发动造成的,实在与孔明无关。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说《隆中对》中战略大失误就要算是诸葛亮确估了孙权的大局观。
01、诸葛亮的《隆中对》。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三国分别是曹魏、蜀汉、东吴,其实早有人预料会三足鼎立的结果了,那便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刘备前期非常艰难四处漂泊,地盘兵力都没有只能寄人篱下,刘备投靠刘表后,刘表让其驻守在新野,而这个时候一位人物即将改变刘备的命运。刘备在新野时,先是蜀汉徐庶投靠他。
徐庶投靠他后,将自己的好友推荐给刘备,所以有了后面的三顾茅庐,但易中天先生曾说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应该和刘备有一次会谈,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刘备拜访诸葛亮时,两人便谈论天下大事,想着怎么兴复汉室,当时诸葛亮就给刘备做了规划,诸葛亮让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与孙权结盟往刘璋张鲁那边发展,最后与孙权一起灭了曹魏,再来分天下,这就是隆中对。
上一篇:拍高品质人像照,投资一套好点的相机和镜头需要多少“银子”?哈苏徕卡不做选择考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