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实木家具从南方到北方,真的会水土不服吗?
木材,家具,实木家具实木家具从南方到北方,真的会水土不服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实木家具从南方到北方,真的会水土不服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肯定会让实木家具受到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木材成品在不同湿度环境里会保持不同状态,假如湿度变化太大必定出问题。我一个朋友,很久前父亲从福建漳州专业到济南,搬家时我去的,非常好的一套樟木家具,结果天天晚上像打枪,直到济南供暖家具彻底惨不忍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
南方潮湿,北方干燥。而木材具有缩胀反应。
在南方时,家具木材内的含水量虽然高,但周围环境里的湿度基本上不会变化太大,可以看做是恒定的。所以使用过程中,会保持原来的形态,不会出现问题。
一旦突然到了北方,就像是一只萝卜毫无防护地直接放进冰箱里,用不了多久,就会脱水变蔫。北方气候干燥,水分的迅速丧失,会使得木材强烈收缩。但是一块木头的三个方向的失水收缩率是不同的,而且木块的大小不同,收缩的宽度也不同,而一个家具就是由大大小小,纵横不一的木头拼接而成的,单它们的收缩程度不一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应力,造成家具的胀裂损坏。
拿桌子来说,比如桌面收缩5mm,桌框只收缩1mm,这两股力量的较量,最终结果就是家具受到损伤。
所以好的家具,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比如用框架结构留伸缩缝、用带穿榫、用高级五金件……掌握了原理,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木材在受到冷热产生的缩胀,和受到干湿影响产生的缩胀相比,微不足道,主要还是干湿问题。
为什么只有高档家具才喜欢玩对缝,也是因为缩胀的原因,对家具工件的公差要求太严格,稍不注意就会对不齐,人眼如此锐利,一点点不齐看着就会特别别扭。
啰啰嗦嗦一大堆,没图也许你看不明白,不妨去看看我的文章:《实木家具上的这条缝是怎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问的非常好,能够帮助到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一方面让购买有较大的南北差异的实木家具消费者客户对产品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个答案,另一方面让意向购买的消费者有所注意,避免损失或者产品的售后维权问题。
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一般都只会注重款式、质量和品牌,对于家具南北地区差异的影响几乎都不会知晓其中的学问,往往只有行业内的人才知道。
对于实木类的家居产品,其受区域影响的因素直接的原因便是木材的含水率,通常情况下,所有的木材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家具厂在采购木材后生产家具前往往都会进行烘干处理,尽可能处理到一个平衡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工厂都具备这种精准处理的能力,而且没有精准专业仪器也很难检测,所以很多所谓的“南北质量问题”产品就诞生了,如果产品销售给本地区的客户使用,一般是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的,但是销售南北跨度大、温度和湿度差异大地区问题就来了。
实木家具受南北差异造成问题多为板材变形、开裂,主要受温度、湿度的两极化差异造成,温度的差异往往或造成变形,湿度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开裂。有的消费者反映他从本地家具厂购买的实木家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开裂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原材料是从外地购买的,在本地自然干湿平衡或者人工处理有问题,所以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在购买实木家具时,南北差异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选择大厂家优质品牌最重要,只有具备规模的家具厂才具备原材料的质量保证。另外,尽可能选择卯榫结构的实木家具,必定这种技术在工艺上能避免一些变形问题。
以上就是智库融媒体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实木家具南北差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选购合适的产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只有红木家具到了北方会开裂,而是所有实木制品都有开裂变形的可能性存在, 一般木材都有含水率,控制在12%左右或以下。我国面积广阔所以各个地方的温度湿度都是不一样的,而空气的湿度就是决定木材含水率的关键了。比如,北京地区木材年平均含水率为11.4%,上海地区为16%,温州、海口就更高了,达到了17.3%。木材与空气接触,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南方木材的含水率比北方的高。
△中国气候分布图
红木原木多是热带植物,北方比较干燥又有暖气,干裂是红木家具的大敌,少有出现潮涨使家具隆起来不平整的。而且我们知道各地的空气湿度是不一样的,空气的湿度决定了木材含水率的不同。由于家具在原先的环境下,已经与当地的空气含水率达到平衡,突然到北方这干燥的天气下,由于北方的气候干燥等原因,空气中的含水率低于家具的含水率。为了使家具的含水率与空气中的含水率达到平衡,干燥的空气就不断地从家具中吸收水分,从而使双方都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自然就会开裂。
上一篇:员工是否有必要向公司“亮家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