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管理学的就业情况如何?
管理学,自己的,专业管理学的就业情况如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管理学的就业情况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从问题来看,管理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分类,可以细分很多下游专业的。我本人大学本科阶段学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有幸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直到现在已经近20年了。针对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就业包括近20年招聘应届管理学相关的毕业生的经验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1.清晰的职业规划会引导你就业
因为我们公司在行业内属于领军企业,所以对员工的自主培养很看重,每年都会从高校招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很多部门都会有几名管理学相关的学生加入(个别部门要求对口专业除外)。这些应届学生能够最终被公司选中,经过我的总结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在未毕业前已经经过足够思考,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什么开始做。所以说,不管什么专业,如果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没做好任何准备,就业都不会很乐观。
2.就业时候能够活用自己的专业就是优势
不管学什么专业,如果你能够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你比非专业的人的优势就是你学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已经赢在了起跑线。而管理学专业的知识,虽然很多人会说多看几本书,背背理论就可以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就像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工具和方法就是我们的专业性,看过几本书,确实也可以学习,但是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人力资源的工具和方法或许谁都可以学,但是科学与艺术就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没有悟性没有系统的学习,想做好很难。
3.任何专业都不是好就业的,离开实践,理论毫无用处
现在的职场,已经不缺高学历、有专业度的人。缺的是能够放下身子踏实从基础开始干的有高学习力、高执行力人才。而管理学的应届生更是如此,没有一个公司会因为你学的是管理学就马上安排一些管理岗位让你来做,都是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了解业务,懂的业务才能逐渐走上管理者的岗位。也是非常建议管理学的应届生有机会一定要从基层业务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积累业务知识再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转化自己的专业成果,相信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因为问题确实不是很明确,所以仅从管理学大学科来看,没有什么专业是就业容易的同样也不是都很难,关键还是找准自身定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吃苦的准备,从基层踏实做起。就算你是985或者211毕业的,不能够认真对待就业的问题,就业也会很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管理学就业难易取决于知识面、实战经验、沟通、演讲、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博学多才,阅历丰富,语言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不断提升、成长,管理将会顺风顺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回答!
如题:管理学的就业情况如何?
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是一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管理学下设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 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那么,在现代社会管理学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私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深圳任职企业负责人,国家注册高级企业培训师,在工厂企业积累了20多年的综合管理经验。
以我的职场经历分享给大家我的个人见解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作为管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管理理论,但,缺少的就是实操,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灵活运用所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应对职场上的各种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才能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真才实学的管理学人才
管理学里有三个基础学即: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如果在大学里对这三门学科有进行认真专研的人才,毕业后,到企业是很受欢迎的。
在现在企业管理中,实际管理过程就需要运用到数据统计,经济成本核算,员工管理等等,这些都恰是管理学中的,数学、经济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作为管理学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在校期间确实有专研相关的管理基础理论,将来进入企业后,也是很容易上手的,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感。
现代企业管理更需要具备一定战略眼光的人才
在管理学知识中有三个层次:即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有基础管理知识是必备条件,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更进一步进行相应的职能管理,最后通过与管理实践的结合,站在企业新的高度,结合企业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战略管理,这是企业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作为从基层现场提升起来的管理人员,他们只有实际现场的”临床“管理经验,他们只能解决实际的现场问题,相比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管理学专业毕业生来说,他们就缺少一种企业高层次的战略眼光,也就是对待事物所看及的眼光不一样,作为企业长远来说,两者都需要,既要有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实战型管理人员,也要有具备一定企业战略眼光的储备型管理人员。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要始终以一颗空杯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