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付出给孩子的精力是多少?我觉得我只占了20%?
孩子,精力,我的你付出给孩子的精力是多少?我觉得我只占了20%?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付出给孩子的精力是多少?我觉得我只占了2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我觉的各占50%吧。生活中不可能全部用于孩子身上,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们自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我是孩子的爸爸,那时候是四个生产队的会计,有好多时间要配合队长挨家挨户收缴农业税和各种经济上交,地里的农活我干的多些,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很少。在这里想说说我妻子对孩子花的精力。
我兄弟四人,我们三个大兄弟的孩子,我父母基本上都没照应过,因为他们也要下地干活,所以,带孩子的责任就由妻子承担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即将进入农忙,不到四十天,妻子一大早把蔬菜弄回来,吃过早饭把孩子哄睡觉,赶紧的去地里干活,还要担心孩子醒了饿了哭了。农村烧大灶,她把摇篮上扣根绳子,另一端固定好,一边烧火做饭一边用脚一下一下踩着摇摇篮,就这样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孩子会走路了,我们就带着孩子下地,有几次孩子都跌水田里了,那个心痛啊,做父母的都能体会的到,妻子本来身体就不太好,这样的体力精力消耗,让她的身体更差了。
孩子三岁后好多了,每逢农忙就把他送外婆家,交给妻子她奶奶带,真的非常感谢妻子娘家人。
孩子在上初中前,都是妻子在照应,烧锅煮饭,吃喝拉撒,里里外外,面面俱到,连梳妆打扮也是草草了事,无怨无悔,为了孩子耗尽了青春,她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花在了孩子身上,现在想想真是愧对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楼主你说只给孩子百分之二十的精力,这个我无法也无权评论其对错与好坏。下面我谈谈自己与孩子在一起的经历,希望有所提示。
我给孩子付出的精力或者说时间可以分几个阶段来讲。
一,五岁前,那时孩子小,我的身心几乎都放在他们身上,精力也相应的全给了他们,好在自家店面,也做着小生意。
二,五岁后,孩子们上学了,自己的时间稍微多了起来,我的生意却面临不景气,便果断地关门,帮老公打下手,但每个星期日,只要孩子回来了,我就会在家里,挖空心思做他们爱吃的东西,因为我的两个孩子,一个荤素不忌,一个只食素,我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搭配营养。
三,青春期时,陪伴相应少了,主要是生意的事,身不由己,但尽量多陪他们,可是这阶段由于叛逆,他们反而不希望大人在身边,认为那样约束了他们,常有摩擦,也争执过,但我仍坚持与他们沟通,语言上尽量不刺激他们,即使做了错事,都与他们讲道理,假如是我说了过激的话或处理事情方法不当,事后一旦意识到了,马上向他们认错解释,从不拿家长身份压迫他们,所以我的孩子青春期只一年左右就过去了。当然各人不同,但与孩子交流必须推心置腹,以平等的朋友式关系相谈……
感谢一切诸佛神灵护佑!感谢所有亲朋好友对他们的关爱!现在他们都不错,一个高大俊朗,一个秀丽婉约。也大学毕业,上班了,我知足快乐
总之,我认为孩子小时尽量多陪伴,在这个阶段是培养亲情最好的时期,在青春期要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意识,不能让他(她)们走上邪道……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凡出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例的,带孩子也是一样,你觉得你对孩子付出只占20%,那收获呢?
因为我的两个孩子从怀上都一直不让人省心,几经周折才保胎成功,所以我的两个孩子没有上学前,我基本是付出95%的精力和时间,每天累成狗,看着孩子的一颦一笑,我还是很幸福满足。
0-3岁尽量全程陪伴
有教育专家曾经指出,孩子从0-3岁前,父母最好全程陪伴,因为这个时间孩子的安全感很低,如果此时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吃不好睡不好,那么就很容易生病。0-3岁孩子身体没有打好基础,以后孩子会更加不好带。
3岁以后都建议多放手
3岁以后的孩子,想法和做事能力都需要多培养,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做决定,这样对孩子以后独立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好处。如果这时候父母再过多的帮忙,就会太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凡事都没有绝对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像我小叔的儿子,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爷爷奶奶带着,他爸妈估计只付出10%的样子,可是孩子还是和父母一样亲。假如你要工作,家里有老人帮你带孩子,你只有20%精力来照顾孩子,也算很好的了。只要高质量的利用这个时间,孩子一样和你很亲。
我个人认为隔代教育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我是舍不得把孩子给长辈带,孩子小时候,他感受到的爱越多越浓,孩子才能更加自信健康的成长。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缺少爱,很容易自闭,自卑或者抑郁。前几天就有问题说,现在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幸福感为什么却越来越少了,孩子的物质丰富了,内心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爱,孩子的心里是空的,不被理解的。所以孩子就感觉不到幸福了。
我是王书霞,全职宝妈,头条育儿作者,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和点赞,有免费实用的亲子课程,有需要的请关注私信
上一篇:茶有功效吗?有何科学依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