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原生家庭有多重要?
父母,家庭,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多重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些都只是现象,那么是什么让她产生这样的问 题呢?
现在给各位介绍两位大神级的人物,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苏珊.福沃德是享誉国际的心理医师,她创作的《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畅销全球。另一位作者克雷格•巴克写过的《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两位大神级的心理医师创作的《原生家庭 --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通过丰富工作案例深入分析各类父母的所做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孩子及成年后的持续影响。
另外作者还传授了具体的对策,帮助孩子摆脱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恢复自信与力量,重获自由和幸福。
书中列举了三种会对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类型:不称职的父母、操控性的父母、言语虐待性的父母。
不称职的父母
这种父母推卸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对孩子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照顾,甚至反过来要孩子照顾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前一阵子很火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夫妇就属于这种类型的父母,生活中处处偏向于两个儿子,对女儿则不闻不问,甚至连必要的学费都不给。女儿没办法只能独自一个人在外面闯生活,生生地逼出了一个”女强人“而强悍只是她表面的伪装,其实她内心极其自卑,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不被重视的,她拼命工作,把工作做到完美,无非就是想证明给别人看,而同时她也关闭了自己的情感之门,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以及如何去接受别人的爱。
而在母亲去世之后,父亲却以孝道为名义,想出各种借口逼着女儿照顾自己。
操控型的父母
这种父母与不称职的父母恰恰相反,他们不是不管,而是管得太多,控制欲非常强,时刻要让孩子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操控型的父母害怕孩子不再需要他们,所以他们会尽其所能地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孩子的这种无力感能伴随终生,从而一直能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这种父母甚至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小到生活饮食,大到结婚就业,都要以自己的意愿为主。
还是说电视剧《都挺好》 ,剧中的二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被操控型的孩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妈宝男,父母为他设计好了他所有的事情,上学时放假回来带一大包脏衣服,母亲会安排妹妹为他洗好,上学,工作,乃至结婚无一不是母亲的意愿,这个妈妈眼中的乖乖宝就这样一点点变成了一个生活、精神都极度依赖父母的妈宝男,受了委屈理所当然地先找妈妈,以至于婚后也经常回家“借钱”。这样一个对现实有着种种无力感的男生,他无法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自我的身份常常模糊不清。
言语虐待型的父母
这样种类型的父母经常用语言来贬低孩子,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个人价值等进行负面的攻击。
言语虐待性的父母虽然没有对孩子施加身体的暴力,但却使用了精神暴力,让孩子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榜样和标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父母说自己蠢笨,丑陋,孩子心里就会认定自己就是那个样子。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常常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为了赢得父母和外界的肯定,不断地苛求自己,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另一种就是极力反抗,叛逆,甚至会对成功产生恐惧。
上面提到的我的朋友珊珊所困惑的问题在这一个章节中就得到了印证,珊珊曾经说过,她的父母非常想要一个男孩,可偏偏她是个女孩,父母为了显示我家女孩一样什么都行,对她要求非常严厉,考试得99分,父亲会骂她说“你就不能认真点考个100分?”
稍微做错一点事情,母亲张口就说“你笨死算了,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会做什么?类似这样的语言,甚至更难听的都是家常便饭,所以珊珊就拼命要做一个什么都很棒的孩子,来证明给父母看,借以讨好父母。正是因为这样,颠覆了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让成年后的珊珊无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一时自卑,一时自负。
以上三种类型的原生家庭对孩子都会造成种种的伤害,而我们又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父母、家庭、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来消除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了呢?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作者对上述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
苏珊沃德在书中还应用了大量的诊疗案例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有所收获,正如苏珊本人所说,这本书能消除父母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最终让你内心的力量得以释放,让你隐藏多年的自我得以释放,找回本应属于你的那个富有爱心,独一无二的你,挣脱束缚,成为自己的主人!
如何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操控
想要重新收回对自己的生活的掌控权,你需要做到以下三步:自我审视,换一种方式与父母说话和与父母对峙。
1.自我审视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步骤,自我审视。
书中说:“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所以,要想摆脱父母的控制,你需要看清楚现在的目标是自己的真实需求,还是父母的需求。
首先列一个清单,写出你对父母的感受,比如:“当我不能每件事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时,我感到内疚。”这样的句子,分别写出内疚,害怕,难过,愤怒四种情绪的感受。
接下来,在后面写上你会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比如:“当我知道自己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难过,因为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这种写法。
当你都写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好多情绪都源自于父母的感受。找到了你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根据你做某个事情时的情绪,心情,就可以倒推出来你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因为你自己想做,还是你的父母希望你去做的。
了解了自己情绪的根源,父母再对你提要求时,你就需要认真考虑,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儿吗?如果不想做的话,你就要换一种说话方式来拒绝父母的要求。
2.换一种与父母的对话方式
那么要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来拒绝父母的要求呢?你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
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第一个方法是,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这个方法的意思是,当父母要求你做什么的时候,你只需给出态度,不需要回复他们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比如,父母要求到你家来住,但是你并不想让他们来打扰的你的生活,那就可以像下面这样的对话:
父母说:“我们要住到你家。”你这时可以说:“我需要考虑一下。”控制型父母这时肯定会因为你没有顺从他们而生气,他们也许会说:“你太过分了,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居然没有立刻答应我们住到你家!”
那么面对暴跳如雷的父母,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只需要表明你的态度,你可以这样回应他们:“真的很抱歉,让你失望了,但是我需要考虑一下。”最后的结果就是父母无话可说。
这样的对话方式,既可以表明你的态度,又可以给双方情绪上有个缓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