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哪个地方的酒桌文化让你记忆深刻?
我的,让你,豪爽哪个地方的酒桌文化让你记忆深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哪个地方的酒桌文化让你记忆深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回复:由于本人所去外去甚少,故对此不了解不好妄答抱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北仁,太能喝了,而且非常会说,让你不得不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吉林延边朝鲜族男性奢酒如命,比当地汉族更胜一筹,每次宰牛杀狗庆宴人均白酒50度1斤以上,现在我很少喝酒,但那时半斤是家常便饭,所以我现在若饮酒也是有一定酒量的,那时大队还利用优质的延边一季产大米办酒厂,结果二年无盈利,血本也无归,统统灌入酒鬼的肚子里去了,头头,手下谁也赖不到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坐标,山东临沂,感情深一口闷,豪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中华礼仪之邦,事无大小,皆有规矩。就拿喝酒这事儿来说,本应该是个助兴的事情,喝与不喝,喝多喝少,应是无所谓,只要人高兴了,酒不过是媒介罢了。怎奈因为各种讲究,硬生生地搞出各种酒桌规矩,甚至上升为酒桌文化。既然说它是一种文化,理应与雅致相当,然而,在各地的习俗中,雅致之举可真不多,大多数情况,所谓的酒桌文化,就是硬性让人醉。当然,从礼数上说,这表达的是主人一方的盛情,体现的是当地的民风,客人来了有好酒,酒即便不那么好,那就数量上满足你。
基本上,但凡是被冠以拥有酒桌文化的地区,所谓的文化就是:喝酒不喝醉了,那能叫喝酒么?
比如说山东,我是山东人,江湖盛传山东人酒量不错,我不敢苟同,每个地方都有能喝的,也有不能喝的。山东人喝酒规矩多,这我倒是体会深刻,甚至深受其害。我平日里也能喝点儿,正常情况下,啤酒三四瓶,白酒三四两。我这个量,在我的老家,基本等同于不会喝酒。我的量只能撑到主陪发话结束,从副陪上场开始,我能否坚持下去全靠当日的现场发挥。
以我老家为例,八人聚会的话,落席后,主陪(买单者,座位正对门口),副陪(座位面对主陪),大客(也有称作主宾,坐主陪右手边),二客(坐主陪左手边),三客(坐副陪右手边),四客(坐副陪左手边),其他人散落而坐。上第一道菜后,主陪开始带酒,以白酒为例,一杯分三口喝完(多为二两半的玻璃杯或者三两三的高脚杯),每喝一次,即兴说一句祝酒辞。然后副陪带酒,一杯分两口喝完,每喝一次,即兴说点什么。副陪带酒的次数不能超过主陪,假如主陪照顾全场,第一杯分四口喝完,副陪带酒就分三口喝一杯。讲话的内容,副陪说的基本上是承接着主陪的意思,应是锦上添花,不应盖过主陪风头。
主陪和副陪带完酒,大客带酒表示感谢,然后二客三客四客依次。一般都是浅尝辄止,意思到了就可以。但是,高潮一般从这时候开始,为什么呢?客人敬酒,主人这一边的人马肯定要回敬,回敬的喝法就开始套各种规矩,各种说辞,一杯不多,双杯不少,三杯四杯,越多越好。这个时候开始有人跑厕所了。
再然后,就是自由发挥的时间,大家互相敬酒,凭个人实力去应付车轮战。有的地方流行“打圈儿”,一般选择从大客开始,或者坐在自己身边的人开始,顺时针挨个敬酒,在座的有一位算一位,都得喝一个,或者喝很多个。与此同时,其他人也各自选择对应的人和顺序,挨个敬酒。整个场面开始失控,从这时候开始,陆续有人倒下。
现如今,随着大家对养生的在意,再加上酒驾的严查,等等,很多地方已经不再像当年那么盛行劝酒,恨不得不喝倒几个怎能善罢甘休。如今,主陪副陪照样带酒,说一些吉祥话,喝的时候礼数上象征性得喝一喝,不刻意强求数量。大家根据个人的酒量自由喝。酒桌上已很少看到大声喧哗劝酒逼酒的场面。
当然,带有一定目的性的酒局,喝醉的时候还是常有,毕竟,你得做出一种真诚的姿态嘛,把别人伺候好,同时把自己伺候倒。
朋友之间的平常聚会,也不是没有大醉的。多少人喝醉以后大发戒酒誓,缓过劲后又坐到了桌前,忘了之前吐得肝肠寸断的痛苦。既然是朋友,何苦非把自己喝成那个样子呢?不喝成那个样子就不尽兴了么?
我的发小们时常感慨地说自己当时也不想喝多,喝着喝着就控制不住了。谁都知道喝到某个合适的点上正好,多一杯则醉,少一杯则不尽兴,但是那个点儿,往往一不留神就给喝过去了,再往回找补,可找不回来,只能硬着往下喝。
什么事情都有好坏两面,喝点酒烘托一下气氛,增进一下感情,挺好的,喝多了,则是问题一大堆,各家有各家的痛处或者笑话或者悲剧。豪爽这种风格,挺吸引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也不是敢于喝且喝得多就叫豪爽,自己虽然能喝却逼着别人喝,自己虽然能喝却喝完了变了个人,这都不算是豪爽。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词叫做克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