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浪大师"不再流浪还是“大师"么?
大师,中华文化,社会"流浪大师"不再流浪还是“大师"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流浪大师"不再流浪还是“大师"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用一首诗來表述:
身行踽踽心远方
环飞苍宇又何妨
胸有千壑褴褛笑
红尘几人不流浪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也许独自踽踽而行,心在浩瀚的宽广与远方中飞翔,也许您在五大州四大洋来回的穿梭,但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又有何妨!胸有千壑,腹内诗书。既使我破衣烂衫,鸠衣百结,我依然微笑,微笑是因为看穿虚无。我依然微笑,微笑这红尘中有几个人不是在流浪呢?[有人万贯家财,却心无方向,这是心的流浪。有人满腹经伦,衫短裤长,身在流浪,流浪远方…]
流浪大师不再流浪,我肯定还是能称为大师,因为身体不再流浪,而身心从未流浪,在这尘世之中行走。能做到身与心不再流浪,不再茫然。当之无愧而师也…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流浪大师成专用词了。流浪大师火起来我想主要是两因素:一是“流浪”和“大师”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人们心目中的大师本应前呼后拥,高高在上,而今却在流浪,并是流浪多年的流浪汉,让人难以置信,匪夷所思。二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真大师的喝求。目前社会大师满天飞,其实有真才实学者少,所以人们盼望有真才实学的大师为“大师”证明,更是希望有真大师为时代引路。所以,流浪大师火了,火的令人担忧。所以今天流浪大师不流浪了,认为他到底还是不是大师。其实,用流浪大师自己的话说:“不是我读的书多,而是你们读的书太少。”这正是因为许多人对中华文化的博大了解太少的原因。1999时李伯淳倡导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一开始就开展了“从中华文化看21世纪世界系列研讨会”一百次,每次一题目,每周一次,每次约30-40人,两年多才粗略疏理出中华文化的博大。之后将专家发言整理出《中华文化与21世纪》一书出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来就不是大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师是万万不够格的,而是有文化的流浪汉。
有工作不做,选择流浪,对社会有益?如果人人都放弃工作,去流浪,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会怎样?
为城市发展建设出力流汗的农民工对社会贡献大还是沈巍对社会贡献大?
上一篇:请问一下广大的《王者荣耀》玩家,你们相信《王者荣耀》这个游戏开始落寞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