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外哲学的差异是什么?
哲学,中国,现象学中外哲学的差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我以为,耿宁想把“良知”说透,达到现象学所要求的明见性和给予性,却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满意,因为很显然,依据于现象学的意识分析方法来解构心学良知,远不如针对佛教唯识论适洽。
事实上,耿宁在谈到作为我们生活现实中三个向面(自然、自我和社会)的唯一形而上学根基时,曾经这样说,它可以作为一种逻辑的设定,即一种纯粹的思想、纯粹的观念而出现,但也可以作为实在的东西而出现。从后一方面而言,是被圣贤和智者真实体验到的,比如寂静、无、一这样的东西,是无可言表的(《三位一体——一个现象学家的神学思考》)。也就是说,既然是无可言表的,也就无法在现象学的境域中被描述和传述。
在《从“自知”的概念来了知王阳明的良知说》,耿宁其实已经谈到了良知的实质:“依照一般的看法,王阳明所说‘良知’是一种道德方面的先天知识,是所谓的‘德性之知’,而不是‘见闻之知’”。但是一旦他用现象学的心理学的范畴来描述,以“自知”说“良知”,而且去道德化,正导致了他无法切中本质。而从我们的理解来说,“自知”的概念恰恰基于良知的先验性(但不是超验性),他不但在知之始,而且是贯穿于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功夫所在。耿宁在解释“独知”时就更加无法以意向性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寂止的本体意义的状态了(《中国哲学向胡塞尔现象学之三问》)。而且当他再次谈到本体和本心概念时承认自己对王阳明及其后学理解上的困难(《两个例子》)。在这种情形下,耿宁的研究就必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了原来的现象学期望。
“良知”于王阳明得来不易,却是其来有自,就是孟子的“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自知也。”这其实是一种互文结构,后来阳阳就把“不学而能、不虑而知”加上“是非之心”来界定良知。从很直观的方面来说,可以这样理解:一、能即知,这个很明显导向于知行合一;二、不学不虑而具备,即是良,圆满自足,运化无碍,似乎没有道德判断含义,但实际上它是有倾向性的;三、知、能总在仁上说,知个仁行个仁才会有四端的达成。“良知”既是端也是终,这是一个很重要理解,它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观念,但也是一个逻辑的预设,起码它得之于天(理),既如此,那么,它就是与天地同德的,生生之德。从本体来说,它不含有现实的具体所指,而且很可能是个体化的东西,只有圣人才能体认,所谓自知也罢,独知也罢,意义就在于此(耿宁将自知与唯识宗的自证分相类,其实自证分不以分别论,而王阳明的良知却是有个是非在,是以良也)。
概括来说,良知概念似乎是内心道德意识概念,其实它是一个知行合一、本体与功夫并举的概念,它的意向性不可能像内在意识那样可以分离出意向之活动及其相关项,它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单极;另一方面,良知概念其实是一个预设的非概念,它表征了一个向善的本体特征,比如心意致知这样的序列上来说,它等同于心这个层次,作为本体不含有实际内涵,以佛教解心,只是一个集聚义,它可能是心(本体)、理(天理)、学(功夫)三位一体的虚拟。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以为耿宁的现象学心学尤其良知的研究可能会遇到三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中国的哲学概念往往缺乏定义系统和逻辑演绎,换个形式逻辑的格式来说就是A=B,B=C,C=D,这样的同一律序列式,环环相喻,进入一种现象学解释学的循环之中,这样就很难实现明晰的描述与解释。二是从当下语境看,孟子、王阳明在论良知时所引用的例证都是经验性的(如孺子入井),却无法纯粹地用经验性概念来表述,如同休谟和亚当斯密论同情那样。因为当他们要抽离超验性时,往往是与经验性相离相别的,而在我们的表述中虽是经验性的却不是超越论的,总是不即不离,不一不二。三是从语言上来说,中国文字作为表意甚至是表象文字,似乎与现象学所言的明见性多有暗合,但是不可以以实在论论之。比如孟子说“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耿宁以为所不睹不闻者很可能是“理”,这样就把两个词所表述的含义实在论化了。事实上,它们可能更多的体会式的意味,而不一定可以归于实在性。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上,不仅要在可见可闻的有形者上努力,还更好在更广阔的有无相生的境域中思维;也可以说,不只是在意之动用处觉察,更应当于未发之时致于中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哲学是解释事物发展逻辑的学问。
一谈哲学,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西方哲学,有些人认为只有西方有哲学,中国没有哲学,这是因为东西方哲学有很多抵触的地方,因为西方近代统治世界的绝对优势地位和成功,因此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当然就会西方哲学是对的,你中国近代败得一败涂地,当然大家就会认为东方哲学很失败。
这样认识问题的逻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哲学是解释事物逻辑的学问,西方哲学解释适应的是西方近代史发展的逻辑,中国的哲学解释适应的是中国漫长几千年历史的逻辑。
是只有短短几百年成功的西方哲学靠谱呢?还是拥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中国哲学靠谱呢?
西方的这种哲学文化理解下的西方还能继续书写过去几百年的优势地位和成功吗?现在靠强盗文化扩张起家的欧美正在遭遇他们的发展困境吧,曾经引领他们发展成功的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和市场扩张条件没有了,这种哲学文化下的西方正在遭遇贫富分化加剧的危机困境。
而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的形成适应的是长期大一统,没有扩张的历史常态下的哲学,近代不能适应殖民扩张的世界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在扩张停滞的人类历史常态治理条件下,中国的哲学文化则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以人为本的文化更能很好地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女司机和男司机有何不同之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