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南中小学生今年起每学年安排1到2次集体外出研学旅行,你怎么看?
研学,学生,孩子们河南中小学生今年起每学年安排1到2次集体外出研学旅行,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全省中小学要将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及综合素质评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叫,学生,出去游玩,是国家出钱,食宿大包,学生一分钱不出吗。如果不叫,学生家长出钱,那可以游两回,如果叫,学生家长出钱,最好别游。强行,叫学生游玩,这是侵犯学生的人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南中小学生今年起每学年安排1到2次集体外出研学旅行,你怎么看?
如果能真正实现,每年一到两次,这将是非常富有实践意义的伟大创举。
这是因为——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作玩中学。
记得北宋诗人、也是著名的教育家——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依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显然,诗人玩着学着,学着玩着,赏着美景,吟着诗歌。他对自己的玩中学非常满足,并为之得意自豪。但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误以为他是贪玩懒惰,犯了少年儿童的毛病。
事实上,这种玩中学的学习方法效果极好极好。古代往往强调“游学”,把“学”和“游”结合一体,且将“游”字放在前头,正是为突出玩中的学。
古语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玩中学的最好注脚,古代大部分诗人都有体验。
话说回来,这种玩中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中小学生也同样有效,尤其学期中间,同学们都到厌倦之时,安排一次集体外出的研学旅行,不仅缓解学子厌倦的情绪,还将给他们注入新颖而又强劲的学习活力。
记得高一时,我们学校组织到县城看电影《卖花姑娘》,所有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其后大家都自觉地写了诗歌或评论文章。至今已五十余年了,还记忆犹新。
因此,对河南中小学即将推行的研学旅行,我举双手赞成,并全力支持。同时,也特意提醒:务必注意安全,切实把好事办好!!
西亚斯图书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政策是好政策,但执行起来难度太大,首先,安全这道关就难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这是对小孩最好的事情在浙江这边那些中学生都会上外面去学点东西老师亲自带的,整个全班全部都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在操场跑个步脚崴了都要学校老师负责!谁敢带这些学生外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希望尽快落实,附带的安全设施及资金筹备也不容忽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研学是学生自愿参加还是必须参加?现在的研学多半是学校借助旅行社做,地点远近不一,过程中会出现费用,地点远时费用不小,这费用谁出?若是必须参加那困难家庭的孩子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感觉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来看。安排学生外出集体研学旅行,说白了也就是说出去旅行,多看一看外面的世面,这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一点毕竟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外出安全这一块问题是个大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做不好的话,那么不如不出去研学旅行。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们,每天上学,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长此以往,只是一味的理论知识的传输,久而久之很容易出问题。
上一篇:迟迟得不到国家队垂青的董学升终于受到卡纳瓦罗的青睐,你对昨晚的董学升表现有何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