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宁愿背井离乡去打工,也不愿在家种地,为什么?
农村,农民,的人农村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宁愿背井离乡去打工,也不愿在家种地,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了年纪的农民背井离乡出去打工实属无奈,大家都知道农民最苦最累,生活在最底层,一碗面条就是一顿饭。农民们也想吃好的,穿好的,像城里人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可条件不充许他们过那样的好生活。
农民不在家种地只有一个原因,种地活不了,尤其是山区的农民朋友更是靠天吃饭。上有老下有小,粮食又不值钱光靠种地根本活不了。
谁都不想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去,可为了生存,为了亲人,农民朋友们年纪大了还得出远门去打工,因为在老家挣不到钱,又没有像城里人每月有几千块钱的退休金高枕无忧。为了生活再大年纪也得出去拚命干去!
我们要呼吁社会,呼吁政府,完善国策,让农民朋友们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和生活,不是说人人平等吗?那为什么农民和城里人差距咋那么大呢?不是说农村包围城市吗?不是说以人为本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生活!
农村上了年纪的出去到城市里打工,他们是带着责任与勇敢去的,去上了年纪的几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甚至下面还有自己的孙子孙女,好端端的在家里不是很好吗。干嘛要出去挣钱呢,在家不也能挣钱吗,是的,但是还得出去,因为生活,因为咱要比别人过得更好,生活上要比别人过得更有质量。
说到农村上了年纪的人还出去打工,那是因为外面工作多,机遇多,挣的钱也多。随着城里里的大力发展,建筑业的辉煌,如今的城市里更多的需要农民工,农民工的优惠政策也能得到体现,工资待遇更是丰厚,如今的体力活挣钱方式不比那些坐在办公室动脑子挣的钱少。
加上农村人大多数有能力体力的都外出打工,上了年纪的也是身边朋友带动出去挣钱,也比在村里剩下孤寡老人带小孩强多了。
农村如今一年种下来的地,收到的粮食再加上其他的农地产业下来也没有一个人一年四季在外面打工挣的多。如今农村街坊领居今天他家买个车,明天他家买个房,攀比已经是他们的一种活着的,比别人强的尊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种地收入太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现在很多农民,都选择出去打工,而且还是上了年纪的,先说说,种田地1年的收入,在我们南方,有的地方田地都很少的,以前的时候我们种田,还可以种两季,现在有的地方缺水,就只能种一季了,在我们南方,种一年的田地,一家人做自己家的可能收入最多30000-40000块钱。试问一下,30000-40000块钱毛收入,能养活一家人吗?而且还是最多的。
一个50多岁的农民出去打工,一个月起码有3000-4000块钱,一年下来,收入是多少就很明了,而且这还是他一个人的收入,种田,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起码要2~3个人,所以种田和出去打工,对比一下收入就有很大的可比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这个问题人,肯定不了解农村,以北方山东这边为例,可能不完全代表全国农村,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一亩地两年三季,一季冬小麦,二季玉米。一季小麦,在属于好田,无盐碱,无旱涝,无病害,虫害,气候正常无反常。一亩地可以产1100斤,以1.2一斤小麦出售,一亩地小麦可以买1320元,一季小麦至少需要浇水两次,地一次浇水保守60元两次120元.施肥两次一次80元两次160元,施药一次30元,耕地一次60元,播种50元,收割60元。一亩地小麦剩下840元,两季玉米和小麦一样施肥,播种,打药等,玉米亩产高点以1300斤,但玉米便宜1元一斤。一亩地玉米可以剩下820元。两季玉米1640元,总计2480元,除去黄河水管理费200元,净胜2280。山东一家四口也就四亩地,承包六亩,两个人来种植,两年45600元,国家补贴只能获得四亩地。不要问我为什么只能获得四亩地的,可以得到补贴800元,但需要除去承包6亩地,一亩600元,两年共7200元。两人还剩39200元,一人一年9800元,看见了吗,一年只有9800元一人,不计人工。这样是不是已经很清晰了,随便去城里打工,最少也得赚三四万吧。有人可能说两个人种10亩地太少了,种20亩可以了吧,两个人种20亩地,真的很累很累。一人一年收入才不到2万块钱,这还是风调雨顺。农民的苦,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感恩。在小编看来,农民种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夏天他们要顶着炎炎的烈日在地头劳作,冬天也要冒着寒风看地。有没有饭吃不仅看自己勤不勤快,还要看老天给不给脸。可以说我们现在吃到的每一滴粮食都包含着农民的心血。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粮食,要知道这些粮食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加的珍爱他们。有些人出去吃饭的时候,明明不能吃很多却喜欢点一大桌子的菜,最后全都浪费掉。这是很不好的行为,我们提倡的能吃多少点多少。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