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北京日报》评价《都挺好》过度“贩恶”?
挺好,北京日报,电视剧如何看待《北京日报》评价《都挺好》过度“贩恶”?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北京日报》评价《都挺好》过度“贩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沒有看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觉得过度。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举两个例子。邻居甲,老太太生活可以自理,但是她说需要有人伺候,自己不想动。儿女们请保姆,老太太不同意,一定要儿女们亲自伺候,孩子们提议接到家了一个月轮流照顾,老太太不同意,要求孩子们上门照顾。孩子们偶尔忙,不能及时回家做饭,外卖送家里,老太太尝尝就倒垃圾桶,说不能吃。所以,孩子们再忙都必须按时给老太太做饭。邻居乙,也是一老太太一儿一女,都已经成家。老太太一个人住两室一厅,房子是女儿的,衣服不能与别人撞衫,否则,绝不再穿,衣服都是女儿负责买。三天两头给女儿说儿子一家缺衣少食等等,就是一个意思,要女儿分担儿子的一部分生活费用。
这样的老人身边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唉,之前似乎还有人试图讨论剧中人物真实性的问题,我觉得很搞笑,也挺无语无奈,因为这本身就是改编的影视作品,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即使现实中有苏大强类集众多奇葩缺陷于一身的人,但他终究也只是个虚构的人设,试问现实中有多少这种人?再者,什么叫真实,能让人感觉到存在的事物。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官,你感觉到了,他就存在,他就是真实的,反而说明作品以及演员之深厚功力,说明作品是成功的,反之亦然。个人认为,影视作品极力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东西,只能说是无限的接近于真实而不是等同,这是一个界限的问题。再说说过度贩恶的问题,或许很多人看来这部作品中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有些缺陷,苏家男人肯定是没一个好货色,甚至看似精明强干能力超群的明玉,和明成针锋相对睚眦必报恶语相向以至于大打出手,还有看似边缘化的明玉的两个嫂子,在小家和大家的冲突面前谁不是优先保护自身利益?是的,他们的缺点甚至缺陷充分的调动着观众弃恶扬善的情绪,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所有的一切根源是什么?答案是苏大强失败的婚姻,即使是家人,际遇不同,性格、命运也就不同~就不细细道来了。善恶交织,恩仇荣辱,拷问的无非人性二字。朋友如此,家人亦如此!
用一句话做结:你若了解以前的我,那么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悄悄告诉你,或许你所看到的恶,只不过是导演为了给你一个圆满结局的小把戏而已!毕竟,爱恨本就交织,没有冲突甚或者仇恨,谁又能懂得岁月静好的舒适与惬意!或许,就想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所谓的恶,只有正视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因为你又能逃避到什么时候?所以加油吧,勇敢点,你当然还可以对抗,甚至像苏明玉一样,她是所有恶集中倾泻的对象,同时也是剧中唯一保持清醒,顽强抗争的那个王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在看!感觉过于贴近生活!不利于团结!人性体现的太真实!不利于大环境!这样说是不是得被喷!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此片是近几年少有的家庭剧好作品。人物性格的刻画,影片的紧凑无不体现剧情和导演的高明跟用心。看进去了,很有味道。也很贴切现实生活,让很多人都有代入感。此不叫好片那什么才叫好片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看任何评论之前就看过前面几集,看到那时候的家庭矛盾我已经不想往下看了。作为一个评论,我觉得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很多人说这些事情贴近生活实际,但是也有不少生活中不需要面对这些事情的人,我自己很有幸出生在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家庭,父母也不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目前也没有因为年龄大而变得自私敏感。所以在我看到这部电视剧前几集的时候我就不想往下看了,毕竟我的生活中还是有需要自己头疼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问题。我看电视是为了放松心情,不是去了解民间疾苦的,所以我选择了不再往下看,确实是因为其中负能量太多,我又容易入戏,看多了容易觉得自己生活也这么拧巴,所以有这个资格的话我也会批评这个电视剧负能量太多。当然,电视剧拍出来本来就不是为了愉悦我生活的,它拍出来自然有它的市场,那么喜欢它的人的赞美之词我们是不是也要评论这些人的心态或动机呢?喜欢就看,不喜欢就别看,想评论就评论,别干扰别人的判断就好。
上一篇:对于刚毕业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的前7年要怎样度过才能成功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