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数据杀熟”质疑高发,互联网平台放心消费如何解?
数据,价格,消费者“大数据杀熟”质疑高发,互联网平台放心消费如何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具体的例子就不用说了,去年引发热议的某旅游网站、某叫车平台、以及某电影票平台的沸沸扬扬,大家应该都看到过,这里就不具体说明了。
针对这种“大数据杀熟”的现象,是有两种看法存在的,一种观点认为“大数据杀熟”是企业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所实施的“价格歧视”,刻意损害消费者权益,构成了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行为,同时也是商业伦理的问题;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数据杀熟”属于企业采取的市场行为,通过部分定价策略和市场策略,以差异化定价的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
差异化定价或者差异化营销,其实社会中比比皆是,互联网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各大平台为吸引新用户的各种促销、折扣活动,其造成的结果其实与“杀熟”及其类似,老客户和新客户的定价明显有了不同之处。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价格同样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包邮区用户,购物的实际支出与其他地域的用户肯定是不同的。
再比如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多是以预售的形式进行凑单促销。而大量消费者往往因为价格的优惠而降低了对价格敏感程度的注意力。在预售的阶段促销商品价格往往是不予透露的,只有在促销当天消费者才能见到实际的销售价格。而商家可以在预售这段时间内通过对消费者购物车内商品的分析大体了解消费者的保留价格,通过简单的价格调整,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像这样的差异化定价,更是难以察觉。
其实,企业利用大数据快速撮合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属合理逐利行为。而且在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情况下,使得商家能够通过类似“定向营销”“动态定价”“要害突破”等方式,更加精准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确实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但是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和不透明,商家的过度逐利行为,就造成我们目前看到的“杀熟”现象的恶劣之处,消费者不得不对这样的情形产生质疑和焦虑。
由于“大数据杀熟”的隐蔽性、模糊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很难被察觉、被定性、被举证、被惩处,不利于认定并制裁那些游走在侵权边缘的不法经营者。从国家层面讲,相关的法律的制定和清晰化,以及更加完善、有效的监管平台的建立,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除此之外,对我们个人用户而言,也必须有针对性的防范意识,应该学会从以下三个层面来保护自己。
购买商品时尽量货比三家,比如可以试着看看比价平台或者看一下折扣卷平台,选择合适的价格购买,这样做不仅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大数据杀熟”,还可以让系统识别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也降低了被“杀熟”的几率。
要有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这其实也是解决各种大数据时代发生的相关问题的必要的解决方法之一,不随意开通各种授权,尽可能的减少或关闭各APP访问短信、通信录、地理位置、照片等访问权限,避免自觉透露隐私,自己的消费记录和快递等信息也要注意保护。
取证与保护意识,作为个人用户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尽可能收集证据以防被“杀熟”情况的出现。例如保留电子账单,并尽量开具发票,与在线客服的对话记录也应妥善保存。如果发现被杀熟的情况,应该立刻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诚邀大家解答,大家最意想不到的收入是从哪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