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父母年华已老,我们肩负责任远行,但爱一直都在。还记得父母最让我们感动的一件事吗?
父母,父亲,我的父母年华已老,我们肩负责任远行,但爱一直都在。还记得父母最让我们感动的一件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次放假回家就特别喜欢蜗居,不太喜欢出门啊,又是那种就是不喜欢做饭的人,然后特别抗饿,但是爸妈就会特别心疼啊,每次一回去以后,他们白天很忙,会专门的从外面带饭回来,爬六层楼,送上来,然后到了该忙的点儿又去忙他们自己的事情
我就觉得事情其实不是多大的事情,但是他能够一直做一直做就觉得真的就是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之处吧
父母他们总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们,就是不舍得吃,他总是会觉得你要快回来了,他就会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你特别喜欢的东西都留给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我的父母都已仙逝。父亲是前年以90高龄无疾而终,我们都尽心伺奉多年,心无遗憾。唯有母亲在1992年1月8日突患心肌梗塞离世,享年62岁,令我们做儿女的至今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痛感!
母亲从小没了父亲,跟着我姥姥长大。唯一的哥哥也于上世纪40年代未去世。母亲嫁到我家来可以说一天好日子也没过。每天起五更睡半夜,辛苦劳作。特别是她性情刚烈,和脾气更暴的父亲打了一辈子的架,当然吃亏的总是她。但母亲对5个儿女却异常疼爱,令我感动至今。
1975年,全国又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区电影中队干了两年的我,也被辞退回家,等待下乡。说实话,以前也有过动员支边、下乡的运动,而下去的人所遭遇的困境人人皆知,没有谁自愿想去。可政策规定在那儿,不去以后也不会给安排工作,怎么办?虽然母亲坚持不同意,我还是偷偷报了名。回家一说,母亲痛哭了一场。第二天开始为我准备下乡的被褥、衣物。只见缝着被,母亲也抽泣着,套着棉袄也轻声哭着,直到我走之前,没断了哭声。我一劝:娘,没事,又不光咱,你就别担心了!不说还好,一说老娘大放悲声,当晚连饭也没吃。
走的那天,去镇上集合前,我说:娘,你就别送我了,你再一哭,影响不好。母亲答应了,可等我背着背包一出门,那哭声直追着我,一直很远……
到了知青点,找到了我的床,摊开老母亲为我缝制的里外全新的被褥,不由得眼眶湿润,立刻想起了那首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无私的。我记得我在高中读高三的时候,学业比较多,学校也不放假,就几个星期放一次假,妈妈害怕我辛苦,说给我拿点核桃吃,我随口说了一句说没地方砸核桃,也没有东西砸,拿了也是放在那。然后呢到第二个星期她去看我的时候就给我带去一袋子核桃仁,那是妈妈一颗一颗剥出来,饱含着她对我浓浓的爱意,让我很感动,父母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孩子,去给他们最好的,当父母年老,年华不在,我们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应该放下手机,多陪陪他们,多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在,不远行。在当今大的社会环境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更多是为了生计,为了家人过得更好而背井离乡。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在人生低谷时,总有人惦记着我们,念叨着我们。那就是我们得父母。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在我们面前永远都板着一副严厉的面孔,让人内心充满敬畏与忐忑。 记得17岁那年高三。眼看考大学无望,怀着忐忑的心理想和父亲谈谈。父亲一听说不想继续读书,当场大发雷霆。那时的我感觉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害怕与无助。本想听听父亲的建议,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责骂。一向言听计从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第一次忤逆了他。书说什么也不读了。 接下来的几天都和父亲冷战着,谁看谁都不顺眼。母亲更多担当着调和父子关系的角色,然而父亲始终坚持不读书老子就不养你,想干嘛就干嘛去,就差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了。 当时自己的心情很压抑,感觉再这样下去,自己不疯掉也差不多了。思考着自己未来的出路。刚好老表来家里,他在上海昆山打工,于是决定和老表一起出去打工。 因为不敢和父亲说,就和母亲说了想法。母亲感觉我们父子之间有点距离,多少能调和一下关系。就和父亲说了,父亲严厉的对我说:出去打工就好好干,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上学路堵死了,打工再没出息你就不要回来了,我也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离家远行时,想着父亲决绝的话,心中暗暗发誓:再苦再累也不回这个家了。 刚开始内心是喜悦的,终于离开了感觉不到温暖的那个家,自己自由了,自己挣钱自己花,不用再看父亲的脸色行事了。 对于一个刚下学没干过重体力活的人来说,轮胎厂的工作确实很累,恰好自己又被分到混炼车间,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橡胶打交道。累坚持着,然而更多是拿人钱受人管,稍有工作不到位换来的就是严肃的批评与责骂。那时才体会到原来父亲的严厉和这里受到的委屈比起来是多么温柔,开始怀念家的温暖 。 受到委屈时更多是想给父母诉苦,可想起临走时父亲那绝情的话语,内心隐忍了。刚开始每半个月给母亲打电话报个平安,问其现状,也只是报喜不报忧。母亲也总是叮嘱着:在外面不比在家里,自己多照顾自己,工作上多请教别人,不要和领导耍脾气。和母亲打电话成了我那段时光最幸福的时间。 当心情总是压抑而又无处释放,日积月累难免内心很痛苦,和母亲打电话的间隔越来越短。好想和母亲述说自己受到的委屈与不公,但话到嘴边却无法说出口,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累也要自己走下去。 也许是父亲感觉到了什么,当我再次和母亲打电话时,父亲接过电话说道:如果在哪里干的不愉快就回来吧,家里不缺你口饭吃。母亲说道:最近你老是往家打电话,问你累不累,你又不说,你父亲就感觉你在哪里过得不好。不行就回来吧!不想上学可以做别的,身体别在累坏了。 知子莫若父。虽然半年多来没有和父亲说过一句话,然而自己孩子的性格脾气,做父亲的一清二楚,一个小的动作就让父亲感觉到了自己的苦楚。 过年回家,结束了自己8个月的打工生涯,回到了那个以前感觉不到温暖,现在却迫不及待想回去的家。见到父母那一刻,内心无比激动。父亲听说我辞工了,没说什么,只说到回来就好。 过完年父亲一改往日的说:咱爷俩好好坐下谈谈,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父亲说道:学不上了,日子还是要过的,你有什么想法。当时年少的我确实没什么想法。父亲说:学个手艺吧!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我给你找了一所技校,你去吧。当时感觉父亲一直都在为我考虑着。 感谢父亲为我的考虑,因为现在的技术让我丰衣足食。看着父亲老去的背影,虽不能每日侍奉左右,但却能离父母很近。
上一篇:蔚来汽车有可能超越特斯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