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明节快到了,你家乡有什么习俗吗?
清明节,清明,先人清明节快到了,你家乡有什么习俗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明节快到了,你家乡有什么习俗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听说清明节的早晨不能等太阳升起,折一些柳枝放在大门前,说什么清明不插柳死了变个大黄狗,俺就知道这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即使有,也逐渐简化了。清明节是一传统祭祖节日,由后代人到列祖列宗茔地,摆上供品,烧纸焚香,向逝者叩头,寄托哀思。
清明节的主要功能用现代话说就是传承。名门望族,先人曾经叱咤风云,树碑立传,有据可查。
草民百姓,希望传承的是烟火。如果清明有谁家祖坟不冒烟,势必被人指指戳戳,难听活,也是大实话,这家人已经绝了。
所以,清明祭拜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早在唐代杜牧一首《清明》绝句,把清明节的氛围刻划得真真切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风俗,传统是子孙们到坟地烧纸钱,买点食品作供品,祭祖,祖祖辈辈往下传,让子孙不要忘了先祖,敬考心,也历来的传统观念。
平时坟里不敢动土,就在清明这天,坟墓上清扫,动土补修,这咱们农村补修房一样,我们平常房子不敢动,是清明前一天,家家户户有该补修的修理一下,坟墓也是如此。
清明这事多的很,人们为了作记载,给老人墓前立碑,写上子孙们名字,过多少年,人看到后,也知道有多少子孙。这也表明永远不会忘,永远会敬奉,敬孝,表示孝心。
有的转移坟墓,也选择这天,死男的没有女人陪伴的,也找陪伴与老人入坟,这都是中华美德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这个问题我试试。我们是北方人,但是十里不同俗,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可是清明祭祖这可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习俗。
在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在这个鲜花盛开大好时节,儿女们继承了先贤的美德,不忘先祖,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在清明这个时候我们这里一般有三个习俗,一上坟祭祖,二立碑敬祖,三无奈迁坟。
首先说上坟祭祖,一般新坟不过社,就是春社,在立春后每五个戊日。不过三年满的新坟都要在春社前上坟添土祭祖。老坟的话就在清明天上坟陪土祭祖。顾名思义,坟头越大后辈越富。所以坟头要添土。
立碑,我们这里一般讲究三年满后辈给先辈立碑。有的是忌日立碑,有的是清明立碑。这立碑也有讲究,碑文咱就不多说了,就说立碑,先请先生定好方向再立碑,一般是碑身向前倾斜五度,或立正也行,千万不敢碑身后倒,为不吉,对后辈不利,为大凶。
最后是无奈迁坟,有三分奈何也千万不敢迁坟,为不利。因为先祖的骨血己溶到原坟里了。如果无奈迁坟千万要到棺材底下铲三锨土,那是先祖的血肉之土,这就叫有血有骨,全人迁走。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到清明时节,我们这里的习俗主要是上坟,其二就是门上插柳枝。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学刚刚学会这首唐诗的时候,正是孩童的年龄,当时老师就向我们解释得非常形象,清明时节正是我们祭拜先人的日子,所以才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描写。
我们当时对唐诗就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我们的确在清明时节就是祭拜先人的日子,当时的老师为了生动形象的向我们描述,所以把这首唐诗里面的“路上行人欲断魂”,说是对先人的追忆,让我们加深记忆。
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同时也是踏青的好日子,此时此刻正是阳春三月的时候,满目绿草茵茵,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在我们这边的风俗里,清明扫墓与踏青就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清明节的时候,一早我们就把准备好的祭拜用品装好,然后与众多的亲人一起出发,来到先人的坟墓。
把坟墓上的杂草清除掉,给先人的坟墓上面添上新土坟帽,再压上纸契钱。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茶杯和酒杯里面分别斟上茶酒。
通常,茶杯是三个,酒杯是五个,斟茶的时候不要太满,斟酒的时候可以倒满一些,是对先人的尊重,这些做法就仿如我们平常的时候所说“茶满欺客,酒满待客”一样的道理。至于祭品,一般都是鸡和猪肉等三牲,离着经济生活点好转,现在也逐渐开始流行用烧猪去祭奠先人了。
上一篇:0-1岁的亲子共读技巧,如何选书,所有的家长一样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