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农村空巢老人晚景悲凉?
老人,农村,空巢为何农村空巢老人晚景悲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谁都想有个体面地生活,有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如果农村老人经济条件好,可以出去旅游,感受人生的美好,大自然风光,世界风情,,也可以跳跳舞,钩钓鱼,唱唱歌,但农村老人就没就个经济条件,没有这个心情安度睌年。
现在这一代农民老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苦,最累,奉献最大的老人,年轻时为新中国建设交公粮,出义务工,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的变化,他们负担更重,操心儿女们的生话,教育,培养读书l,又为儿女盖房,取亲,拚命劳作,还背了一大堆债,自己慢慢还,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而大多数农村老人,由于没有关系,后台,子女们大多也没有较好的工作,没有很好的收入,子女对父母经济支持有限,也还有因为在城里买房买车,子女还要父母经济支持,所以农民老人只要能干得动,都拼命干,尽量支持儿女,或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城市职工过的潇洒,是因为他们有几千元养老金,不仅维持体面生活,还能拿出部分支持子女,而农民老人只有几十元一个月,与城市老人天壤之别,如农民老人月几千元,过的出幸福,潇洒,如果城市老人养老金月几十元,那么他们比农民老人过的还要凄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的孩子都孝顺,只是生活所迫,在家不能糊口,出门不能顾家,谁家的父母都不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觉得没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孩子呢!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能力让辛苦一辈子的爹妈享上清福,恁感觉这样的家庭有多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物质上看,农村空巢老人大多属于低收入群体,且无现金以外的资产,同时无法充分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关怀。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物质生活条件不佳。
2. 精神上看,子女和孙辈多外出务工求学,身边无亲人陪伴,饮食起居更是无人照看。缺乏精神层面的慰藉。
3. 环境上看,农村人烟稀少,农户散局,加之人口外流严重,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人情社交崩溃,农村社会网络坍塌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失去社交渠道,从而陷入令人窒息般的孤独状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农村城市都一样。空巢老人不计其数。农村的还有左邻右舍可以呼叫,城市的老人死在家里都没有人知道。希望国家能有好的政策,关心空巢老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凄凉的日才开始!以后漫漫长夜更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城里也有些老人晚年凄凉,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都有幸福的老人和不幸的老人,现在农村里的老人比若干年前,生活还是要好很多,现在新农村新面貌,农村也有养老院,交通方便的农村建设不比城市差,只是儿大女大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事业,农村的空巢老人要显得多一点,并非凄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先的院子已经成了一块菜地)
这是发生在90年代中期的事。
村里有对老夫妻,老奶奶前脚去世,时隔24小时,老爷爷也跟着归西了,而他们的儿子失散了几十年,到死也没能回来相见,他们就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我听大人们说他们老爷爷原先是国民党军官,国共抗战后期,为了保护孩子,把刚出生5个月的儿子给战友带到台湾了,唯一的印记是奶奶在孩子的屁股上咬了牙印。他们没能离开,最后逃难回到村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在村里没有儿女,也没有直系亲属,只有几户是本家。
小时候我妈常去照顾,我也跟着一起。他们有一个院子,院子里一汪池塘,周边种着果树,环境清幽雅致,老人住着茅草屋,屋里昏暗破旧,但收拾的干净整洁。
(老人家房子原址上的两棵树)
后来,到他们70多岁的时候,老奶奶生病了,临终前格外想念儿子,在我印象中,那段日子老爷爷一直奔波在市里,拍电报给战友和找市台办寻找远在台湾的儿子。
辗转了很久,据说他们的儿子好像已经去了美国,要么是联系不上要么是人家不愿意回来,最终,老奶奶郁郁而终,老爷爷也随之而去。
上一篇:25万左右,不考虑房租,干点什么好?餐饮怎么样?有什么好建议?收益能顶住上班就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