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当代像老舍,沈从文,巴金等的大家似乎佷少了,像徐悲鸿,齐白石一样的也很少了?
大众,时代,浮躁为什么当代像老舍,沈从文,巴金等的大家似乎佷少了,像徐悲鸿,齐白石一样的也很少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当代像老舍,沈从文,巴金等的大家似乎佷少了,像徐悲鸿,齐白石一样的也很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之大树,必须生长于旷野之中,吸天地日月之精华,经风霜雷电之锤炼。然后,虬枝刺于苍穹,身影铺于四海,凤凰栖息其上,叶茂花香,风采超然。
君不见大棚里之最大树:一排排纠纠而立,定睛一瞧:莴苣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师、大家是时代的产物。
恕我直言,我们的时代,是浅薄的时代,是急功近利的时代,是“黄金”时代。
作家很少有沉下心来写作的,到网络上挣钱的倒是人山人海,仅网络文学作家就一千四百万!一本书至少一百万字才有人看。
诗人则成名就不思进取,包括余秀华。
书画家则想钱想疯了,变着法吸引眼球。
顿脚书,吼书,美女捧纸针管射书,鼻孔插笔书,女体书……急吼吼地向着钞票前进。
与艺术南辕北辙啊!
不过呢,不必担忧,所谓大师、大家,是要由时间来认定的,不是文凭,不是奖状。
我永远相信高手在民间这一说法。
那些记录特殊十年最最传神的是民间歌曲和民间故事、民间小说。
全体知青的歌曲《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当年差一点被枪决。
而记录这坐过山车一样的改革开放四十年,自有民间段子手等潜心写作默默无闻的民间高人,他们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一般不求发表。
例如我的一篇现代派超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玩具》,一本后现代长篇小说《河街》,别说投稿,就连看也不给别人看。
一个爱文学的,看了《玩具》还想看第二遍,我不给他,他拿了凿子(改刀?忘了)要撬我箱子。
后来嫉妒得发疯,到网上去诋毁、“揭发”我。
那些发表且轰动的,也不是没有,为了能够发表,他们未能放开,但已够经典。例如莫言、王小波、余华、阎连科。
余华的《活着》,表面是命运,其实是史诗。
阎连科关于某村欲购买列宁遗体的情节,全世界唯有他写过。
他还写正常人在全是残疾人的村子里受歧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呼唤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势造英雄,当今难论文,急功求近利,人人赞马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们憎恨贫穷,所以金钱至上就成了主流。手段非常多。各种交换,欺骗在物欲横流下演绎着。浮躁让很多人没有心思怎么创新。所以没有大家是显尔易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当代很少出像老舍、巴金等大家?试问大家,如果把为何出不了大家的原因说透亮了的评论能发表吗?我想都不能吧,何况更深髓的核心思想呢?
“大家”是需要有养分的、宽松的土壤中才能生长。有很多好的思想还在抽芽的时候就被扼杀,就不要说它能成形而得于与让大家见到。
社会风气的导向不是你、我普通人所能带动的,这要由上层建筑引导才有绝对的权威。普通大众就不要自我淫欲自身的“大作用”,你我都没有这力缆狂澜的力,别把大众看的太有影响力了。一味的避开本质而谴责小鱼小虾,只是一种浅薄的转移视线、模糊责任而已,没有实质意义。当然,把责任推给大众是最没有风险的话题,也可以自由讨论而抒发自己畅所欲言的思想,多快哉!
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必须也要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作考虑吧,如果你写的东西,拿去贩卖,没有人敢接收,你说你是活活饿死呢?还是会为了免除自己和家人的饥饿,创作可以卖钱的东西去换取一块面包呢?人在极度的饥饿面前尊严和道德就自然排之在后,这是无可谴责的。
“大家”稀少,大众只能等待,等大众渴望的“大家”多了的时候,阳光一定更明媚。
上一篇:大家有哪些让你一看解忧愁的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