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战国,秦汉动则几十万人大战,长平之战,彭城之战,人数是不是有水分?
都是,之战,秦国为什么战国,秦汉动则几十万人大战,长平之战,彭城之战,人数是不是有水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战国,秦汉动则几十万人大战,长平之战,彭城之战,人数是不是有水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战国秦汉之际的参战人数守仁君认为是没有水分的。
先说战国,战国别看战乱不断,实际上处于一种小范围战乱,大环境安定的情况。各国在大战之后都会有十余年的休整阶段,使人口得到补充,国家不至于被拖垮。而且战国时期各国15至50的男性都可随时上战场,这也是原因之一。
再说兵力,进入战国之后,随着井田制的进一步崩溃和越来越频繁的战阵,各国都开始施行募兵制,使军队迅速扩充。最典型的就是魏武卒,在战国初期魏武卒一枝独秀,鼎盛时魏国可供养二十万魏武卒作战。随后秦楚燕赵韩齐等大国也纷纷建立了武卒制度。据统计当时仅齐国都城临淄就可征募二十万兵力。战时除了武卒,各国还可临时征召国人参战,战国中后期,像秦国、楚国等大国可动员超百万的兵力。即使是韩国这样的国家也能集结十余万兵力作战。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万人之后还能抗住秦国五十万人的围攻,并在随后败燕国,围燕都,败魏国。
秦汉之际其实兵员比起战国时期来说已经大打折扣了。虽然秦统一之后国家有了短暂的安定,但是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整个国家都乱成了一锅粥,这里面的人口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刘邦灭秦后,号称拥兵十万,实际上只有四万出头,项羽联合十几路诸侯,号称拥兵四十万,但是实际上也就十万人,项羽本身能控制的军队甚至只有三万左右。
但是彭城之战的兵力也不假,当时刘邦几乎是把关中蜀地的青壮全部拉过来当兵,再加上各路诸侯联军,凑够了五十六万人奔向彭城,但是被项羽用三万精骑击败。刘邦战败后,不得不把关中老弱全部拉过来守荥阳,导致关中劳动力锐减,出现了大饥荒,米价飞涨,甚至发生了人相食事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先说观点,古代打仗个人认为应该是交替式的拼消耗、士气、毅力的战争。就是前赴后继,直到一方完全覆灭或是溃逃。几十万人大战水分较多,如果因为一次战役先后有几十万人参与这是有可能的。
第一,指挥系统的限制
如果是几十万人的会战,那么基本就是外围交兵的那层在打,又或是敌人突进己方兵阵才有可能与内部的士兵交战。几十万人一字排开,那么战场就延伸百里之长了,主帅怎么指挥调度?以少胜多多数就是胜利指挥调度上。
第二、运输系统的限制
古代交通不便,如果集结一个几十万的军团,先不说时间上需要多久单是每天消耗都是惊人的。其实胜负就在几万人之间,一旦几万士兵溃败、后逃会带动后方士兵一起溃散,而如果此时主帅命令突击,那么就会出现自己人相互践踏,等于自毁灭亡。也许有些士兵根本没有与敌人交手就胜利了,也许直接被溃兵裹挟逃跑了。动则几十万人大战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
第三、兵者诡道也,偷换概念
在中国古代,作战部队其实分三种:一种为战兵,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作战的部队。一种为辅兵,平时负责辎重,押运粮草,守备据点,战时为预备队;最后就是民壮,负责转运粮草,修建营寨,开山搭桥的。所以有时候古代人喜欢把辅兵和民壮的数目也拉入军队总数,说起来好像是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但直打仗的时候,其实也就几万人在一起厮杀!把自己的人数夸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恐吓对方,也可以为自己打气,何乐而不为呢,对自己又没啥损失。
如果您喜欢或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书写的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句话简单的理解就是,历史是可以根据史学家的记载而改变的。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都是古代一些史学家记载下来的,只要是人记载的历史,那么肯定就会掺杂自己的感情进去,《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我们谁都知道司马迁在记载的时候就掺杂了自己的很多感情,而且这个上面很多的事都是司马迁根据一些传说,或者人们讲出来记载的,而不是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
特别是关于一些战争的记载,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的战争都是被夸大了的,不光是在春秋战国,秦汉,还有在三国,后来的魏晋南北朝,甚至到了后来的隋唐时期,宋元时期都是一样的。
首先来说不光是史学家会夸大,其实一开始打仗的时候各方都会夸大,比如说赤壁之战曹操号称是百万大军,但是明显肯定是没有的。
长平之战也是一样的,历史上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秦赵双方的人数总的大概在一百万左右,但是我们要知道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七国的总人口不过两千万,秦赵虽然是大国,大事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应该不会超过一千万,养活超过一百万的军队确实是很难的。长平之战秦国大概是六十万,而赵国大概是45万。
那么就一定是历史学家记载的有错吗?其实也不能说里面的水分很大,在这里就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宋元之前,历史上关于战争的记载,是没有把后勤人员和作战部队是分开的,中国历史上开始把作战部队和后勤人员分开来记载还是在宋朝才有的,比如说宋军五路伐夏的战争里面就详细的记载了作战部队和后勤民夫的具体人数。在春秋战国秦汉的这个时候所以根本没有把这些人分开来记载。
再说作战部队和后勤人员的比例,根据《梦溪笔谈》里面的记载在古代以五百里为作战半径算的话,一个士兵需要三到五个后勤人员来供给。长平之战秦国总数是六十万,那么这个里面作战部队应该只有十五万到二十万左右。赵国只有十万到十五万左右。所以大部分的都是后勤人员。那么当时不管是秦国养活二十万人,还是赵国养活十五万的士兵来看都是有可能的。在战国的时候也没有专业的军队,都是老百姓,战时为兵,特别是秦国。所以说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的水分虽然可能是有的,但是也不会太大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