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白居易的一生?
白居易,他的,晚年如何评价白居易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白居易的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实主义诗人,写作贴近百姓,作品经典,流传广泛,杰出的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一生佳作不断,令千古永留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实主义诗人,写作贴近百姓,作品经典,流传广泛,杰出的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一生佳作不断,令千古永留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到白居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大唐“诗魔”之名和他晚年与樊素、小蛮间的那些艳事,一个风流诗人的印象自是深入人心。
其实,白居易为官还是颇有声望的。他早年官拜左拾遗之时,也是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美好愿望,能够做到尽职尽责,直谏君王的过失。然而正是由于如此,才使得他为当权者所疏远,以致后来被贬官外放,流落江州。这也是白居易人生中一个转折,从此以后,那个心怀抱负的青年才俊,一变而成为只求“独善其身”的人间居士,多所流连于风月,注重个人的享乐。但不论走到哪里为官,白居易还都能够心系百姓,官声也都很不错。像他从苏杭太守任上离职时,无数百姓也是洒泪相送。有诗为证“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溪。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这从侧面也能证明他的官品是得到老百姓肯定的。
另外,白傅也是个深情之人,这从他与好友元镇的那些交往唱和诗中可以看出来。而他为自己早年的初恋情人湘灵写下的那些缠绵悱恻,读来让人肠断凄凄的情诗,更是说明其人用情至深。这是不同于古今那些自命风流的薄情才士的。
正是由于政治上和情场上的俱不如意,才使得白居易后期流连于风月、不大关心政治,给人以风流自命的形象,这也是古代的社会制度对于知识分子的一种无奈的摧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称香山居士。他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关于如何评价他的一生,我想从他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人生态度两个方面简单地谈谈。
一、白居易在唐朝诗坛上的地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16岁时的的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两句诗,后人把它放进了巜唐诗三百首》,可见白居易在少年时作诗水平已非同一般。
白居易一生作了几千首诗歌,我们耳熟能详的像《长恨歌》、《琵琶行》,据说在当时连外国人都知道,如果有人得到白居易的一首新诗是可以用黄金来换的。
清代有一本名叫《唐宋诗醇》,诗人的名单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定的,这本书总共只有六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可见,白居易是除了李、杜外,唐代的第三大诗人。
二、白居易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在任小小的“左拾遗”的时侯,敢于对权贵大臣进行抨击弹劾,另外白居易坚决反对宦官专权,也关注着社会底层的民生疾苦。看来还是不错的同志,但在晚年他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起来。
就像白居易的名字一样:居易居易,意思是居处平安的境地,于是他变得明哲保身起来。政治事件,民生疾苦都一概与他无关,只做一个有丰厚收入的闲官,盖豪宅,养小妾,喝大酒。让自己沉迷于:“殷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醉生梦死,荒淫无度,这就是白居易的晚年生活。
曾国藩说:“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白居易没有坚守住人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着实可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居易生在晚唐,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前半生以兼济天下为志,后半生独善其身为重,一生还是很安逸的。人生的转折点是44岁被贬江州司马开始的。在任江州司马时创作了著名诗作《琵琶行》,诗中对声音的描写觉惯古今。另有名篇《长恨歌》。这两首诗也可说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了。
白居易作为诗人是成功的。可是他并不仅仅是一名诗人,他首先是唐朝的官员,作为官员他有自己的政治报复。可又生不逢时,整个晚唐的政治氛围是非常恶劣的,所以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这种苦闷的心情贯穿一生,这也是后半生转向佛、道的原因。这一点从他的别号“香山居士”就可看出。
综合看来,白居易的一生还是幸运的,一生虽有波折,但生活还很安逸。虽然政治上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也赢得身前身后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