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做自己还是做别人喜欢的那种人?
的人,自己的,喜欢做自己还是做别人喜欢的那种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越看越不像自己,不会拒绝,只会迎合,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以赢得别人的认可来肯定自己的价值。
委屈自己,折磨自己,隐藏自己,连一个对自己都不善待的人,人生好累啊,是不是?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讨好型人格的潜质,毕竟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群居物种。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或许这样说有些武断,但是说了又如何,对别人say no又怎么样呢?
太阳照常升起,人生还得继续,爱你的依然爱你,多讨好自己一些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还是选择做自己……但是勿忘初心❤️放得始终❤️每一个人都没有复制……不用为了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更加不用失去自己而模仿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总结自己的不足,做个更加优秀的自己❤️偶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是做自己啦。
因为你做不了别人喜欢的那种人啊。
这世界上的人太多啦,大家性格喜好都不一样,怎么做别人喜欢的那种人啊?
无论你怎么做都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
但话说回来,不要去考虑如何做别人喜欢的样子,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穷屌丝大家微信群里发红包,每次轮到他,他都是发一分的,大家都嫌他抠,有的人还会直接当着大家伙的面说出来,让他下不来台,是啊,谁会在意穷屌丝的想法。可是机缘巧合,穷屌丝成名了,虽说是小有名气,但是也算是成功人士。在群里发红包,依旧是一分的,这一回,评论却转了风向,变成了“一分也是爱”说这个故事,不是说大家有多势力,而是说,别人的评价与喜恶,根本不能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世上有千千万万种人,自然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
做自己,但要做最好的自己。不需要迎合别人,但起码要对的住自己的内心。
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喜欢你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而应该是去做最好的自己,便不枉此生了,无论如何,请记住,要幸福。
就像下面这束花,哪怕在墙角,哪怕并没有人去看它,它依旧开的如此明艳,难道就因为它不是人们最喜爱的话,她就不开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特别喜欢说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当人能够以旁观者自清时,却又被强制戴上了道德枷锁“无情、冷酷、没有感情······”。在加缪《局外人》这本书中,这种人性制高点的审判更是比比皆是。文章一开始是默尔索母亲的死亡,默尔索没有常见的悲痛欲绝或者心绪杂乱,而是冷静地计算着如何请假以及这个短暂的“小假期带来的快乐和麻烦”,最后他的“道德责任”让他做了抉择,还是应当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即使他已经不清楚母亲现在是多大的年纪,他期待更多地也不是可以见上母亲的最后一面,而是剩下的多余的时间可以用来休息,甚至后面他都没有来的哭泣,连一滴泪水都没有。但是在其他人眼里,他只是“悲痛的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而已”“假装坚强”,甚至于他对于母亲的冷漠旁观,都被人们所同情,这个孩子是伤心坏了吧!所有所谓正确的情绪都没有在这个人身上体现,可是周围的人已经通过想象和自我感知对主角给予了饱满的情绪变化和符合“共识”的人性!直到最后,默尔索杀了人,他的一切“冷漠”的情绪反而成为了他是“泯灭人性”的杀人凶手的佐证!
刚开始看到这些我第一感觉同样是觉得的主人公是如此的荒诞,对于所有事情都是“我应该”“你决定就好”“如果你······”他的一切自我有关的事情仿佛都是基于最基本的发展规律以及别人的意见,他自己为之甚少的做了决定的事,一般都是吃和睡,满足这最最单纯的基本需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才是真正活的最清醒的人吧。负担不起母亲,没有办法满足母亲的情感寄托而选择将母亲安置到更和谐的疗养院,让她的晚年跟自己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因为明白生老病死的常态,对于母亲的离世,不悲不喜,就是自然而然的接收,不假装悲伤,也不过分视若无睹,就是做着自己觉得对的决定,甚至于杀人,也不过是顺从内心的波动,当然对于生命的冷漠,有时候就是兽性的还原吧!我们始终强调这人性的悲悯,后来人性成了一些道德标准和枷锁,也因此我们形成了社会!起初的默尔索只是顺从着自然,对他人无害,因此人们默认了他的“人性”,直到他对生命的“冷漠”显现,让人开始加倍放大他的“兽性”,因此默尔索的“自我”始终在被别人所限定,顺从则是合,反之则是对立。
因此,局外人,从来不是我对自己的置身事外,而是你没进入别人的局里罢了。
上一篇:美术现在可以报考综合类大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