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未尝败绩的一代杀神白起为何会被赐死?
秦王,秦国,邯郸未尝败绩的一代杀神白起为何会被赐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白起虽有军事能力,但没有政治韬略,秦王怎么会害怕他呢?这未免也太小瞧秦王了;但如果白起又是军事天才,又是政治权谋大师,秦王害怕他功高盖主倒是有可能。
好了,就说到这儿,欢迎大家评论、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白起趁着胜利之机士气旺盛进攻邯郸,赵国灭亡了,无奈范睢怕白起灭了赵国自己相位不保,在秦王面前说白起坏话。邯郸之战白起知道廉颇在无法攻破,不能再向长平之战使反间计了,所以他不去带兵攻打赵国。廉颇白起都是当之无愧为一代超级战神!可他们无法对付伪君子,世间真小人好防,伪君子难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之死——恒古未变的人性弱点:虚荣!
对于秦王而言,是君主给了白起机会,倾全国之力成就了白起的不世之功。
对于白起而已,是凭本事赢得了机会,凭才华建立就旷世功勋……同等条件下,只有我白起每战必胜?
对于百姓而已,历来崇拜英雄个人,哪管一将功成万骨枯?!
秦昭襄王并非昏君,至于白起因何事触怒了秦王而被赐死,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后来同样立下不世之功的秦将王翦全身而退来看,白起的名望确实危害到了秦国国君的统治权威,不得不被杀……
名望乃是人性中存在的虚荣,稍有不慎即可招来杀身之祸,可惜古往今来几人能看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白起的死跟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存在很大关系。还有他一直靠耍性子闹别扭来争取利益,在政治上简直就是白痴。
一、自古以来,功高盖主者结果都未如人意。白起的死未尝不是一场政治上的斗争,众所周知秦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但是在这个制度框架下诞生了一批以白起为首的新兴权贵阶层,新贵阶层和老贵族阶层在利益分配上有天然的敌对因素。白起的死就是新阶层与旧阶层权利斗争失败的结果。
二、封建制度的君主权威不容挑衅,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在制度上就存在天然的缺陷。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秦军的战斗力。虽然在同时代具备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没有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联系到一起。这项制度的存在只适应战争期间,一旦出现和平时期捆绑在这项制度上的既得利益阶层必然要让君主发动战争,以求通过战争得到更大利益,这时国家君主就是去的自主权。 然而君主治理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处于战争环境。 军功爵位制得利益的那些能怔惯战的军人团体与君主就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白起只是被推春来做领头羊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之死可以参照田丰之死。
田丰刚直,荀彧评价他“刚而犯上”。他劝袁绍别出兵,袁绍不听,结果官渡惨败,回家后为了面子而杀了田丰。
同样,白起劝秦王退兵,说“秦军伤亡过半”,秦王能不知道这话是白起劝他的借口吗?但是因为被赵国耍了,感觉面子上过不去,所以不顾白起请求毅然出兵邯郸,最后兵败。
明眼人都知道白起不可能用兵自重。堂堂一国武安君,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屡屡拯救秦国于危难,统兵三十多年里都忠心为国,秦国军民都清楚,秦昭王更清楚。邯郸惨败之后,或许引起氏族和军方的不满,乃至动摇到他的王权。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帮他背锅,这个人选只有白起最合适。
白起和田丰很像,也很刚直。他劝不动秦王时,干脆说“我不去,你爱谁谁去”,这也带有威胁的意味。秦王立刻会想“你作为臣子敢威胁我?”。邯郸之战起因就是秦昭王被耍了而愤怒出兵,随后邯郸战败,秦昭王自然更加愤怒,二怒皆加之于白起,所以注定了白起的结局,相信秦昭王在白起死后也一定懊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功劳过大,武安君白起,一生征战无数,却从未一败,导致皇帝已经没有东西可赏赐。
2.能力太强,手下兵马太多,正是因为白起军事能力太强,皇帝担心控制不住,而且白起手下掌管数十万大军,秦王不安心啊。
3.秦王被人挑拨,长平之战因为前方不顺利,所以秦王想请白起出山,可白起因为秦王之前下令撤退,于是卧床不起,随后秦王以为白起有叛乱之心 随赏剑让其自杀
上一篇:想知道追星的人是怎么想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