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正确对待,把孩子当平等的人来对待,不搞特殊,做游戏不让着,不假装输,不把输当一件特别严重的事,不溺爱孩子,也不用特意培养挫折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培养小孩子的受挫能力,首先要看他的年龄而定,6岁以下不建议培养受挫能力,6岁以上可以考虑培养。
现在之所以大家想到受挫能力这个问题,可能是社会上比较普遍存在,小孩子承受不了挫折,跳楼自杀等等这些负面新闻。
那么如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呢。
1.受挫能力高低的底层原因是什么?
我们更多需要考虑孩子受挫能力不高的底层原因在哪里。
比如10岁的小男孩,由于父母生了二胎,而选择跳楼自杀。最根源的原因是在于他觉得父母不爱他了,把他的爱分割掉了。
又比如高中男孩在跟母亲发生争执后,毅然决然的从高架跳下去。这个从高架跳下去的行为的底层原因又是在哪里呢?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觉得自己会得很严重的病,在一次深入的聊天之后,经过层层的剖析才发现他这个感受是来自很小的时候,曾经走进过一片竹林,这阴暗的竹林对他生命深处的创伤,一直都埋藏在底层,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朋友的女儿,她对于呕吐非常地敏感,所以只要导致她呕吐的食物,她是不会去碰的。后来在经过深入的聊天之后,才明白这是小的时候,由于呕吐被父母责骂觉得这是不怎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当时这么小的她而言,这种感受是非常恐惧的,而这种感受不被抒发出来,就被压在身体内,这种被深埋在身体底层的情绪往往会影响人生95~99%的决定。
2.6岁以下孩子的对待方式,充分的爱。
6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全方位的爱和认可。当然全面的爱不是等于溺爱,孩子的行为可以不被接纳,但是孩子的情绪需要被无条件接纳。
比如宝宝需要一个玩具,但是妈妈却不想买。这个年龄的宝宝是不需要讲道理的,因为道理对于他而言还完全不懂。那么只需要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我们不买玩具,但是妈妈爱你!”
不需要跟他解释没带钱啊,或家里玩具很多呀,妈妈赚钱不容易啊,等等这些话。因为带没带钱,孩子会发现你手机也可以支付;家里玩具多和少小孩子是没有概念的,这个年龄他只有体验感,一样的玩具也会重复购买;赚钱容不容易这个事情更是你自己的事情,跟小孩子没有关系,你得考虑为什么自己没有赚钱很容易的本事,如果你总是跟小孩子传达赚钱很难,那么她长大了也会赚钱很难。
这个年龄的孩子,情绪被接纳度越高,那么她的满足感就会越强,越是被爱充分喂饱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地无私,更愿意去为别人考虑,去成就别人,反而会有比较高的抗压能力,就不会随意出现轻生的念头。
因为他从小最底层的情绪都被得到了充分抒发,这种情绪就不会卡在他的生命里。
3.6岁以上孩子如何培养挫折感。
6岁以上的孩子,除了情绪要被接纳以外,已经可以用道理进行沟通了。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聆听,其次是反馈,再提出解决方案。
聆听就是要明白孩子在讲什么,每当孩子在讲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没有评判心地,真实反馈他的个人感受。
比如孩子说我今天不想去学校。我们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不应该不去学校,这样是不对的,这么小就不爱学习长大怎么办等等。孩子真实的情绪就会被隐藏起来。
所有上面的回答都是带着我们自己的评判心在说话,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这样是不对的。
不带评判心是真实地反馈孩子的情绪,“听起来你今天不开心,不想去学校”,之后我们可以尝试进一步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然后去反馈她的真实情感。千万不要带着评判色彩给她打标签。
当孩子的情绪被不断地疏导出来的时候,她内心的焦虑挫败,自然被不断释放,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导致后续情绪的爆发,自然也不存在挫败感损害到她的成长!
4.自然接触法引导情绪疏发。
挫败感一般都是有一些小的情绪积累引发到后来成长过程当中的失落。
那么除了以上的一些语言行为的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接触大自然的方式。人类文明建筑以外的大自然具有很强大的疗愈效果,多接触大自然,自然就心胸开阔。大地母亲是最能接纳世间万物的,大自然的磁场对我身体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大人对孩子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某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14名受访者发布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受访者中占34.8%的人表示身边父母包办孩子个人事宜能持续到孩子上大学。调查还显示,受访者觉得父母过分掌控孩子个人生活所带来的负影响包含:孩子无主见(58.9%),孩子性格优柔寡断(55.5%),助长孩子懒惰和依赖性(51.0%)。”
这些“坏毛病”每项发生率都超50%,数字令人唏嘘
文文终于如愿以偿考进了理想的大学,可是进入大学那几个月之后,就抱着电话对父母哭诉,说不想读书了,想要回到父母的身边。
文文家境并不好,但是父母为了让她能够出人头地,平时省吃俭用的帮文文报了很多补习班,甚至借遍了亲朋好友,买了一套小小的学区房,只是为了让文文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平时在家里文文的任务就是学习,即便是洗袜子这样的小事,也是由父母代劳?以至于文文没有一点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之后,什么事情都无法做好,渐渐变得自卑,对环境极度不适应。
上一篇:有些人在自己车身印上,耐克、supreme的商标,是什么心态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