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你有感触吗?
父亲,背影,我的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你有感触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 这位素不相识亦从未谋面的滨州医学院的学生 谢谢你邀我答题 其实 我本想绕过去的 不想回答 但我还是又绕了回来 我本能地不太喜欢朱自清的作品 虽然他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读书时也大声背诵过 山朗润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像牛毛 像花针 密密地斜织着 还有 像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但我不喜欢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的《背影》尤其是看着父亲吃力的 肥胖的背影的那场面 我读到时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感动 我心里涌起的却是一股鄙夷不屑 觉得作者有种深深根植的奴性和道家的天生伪善 因为我一直觉得 父子之间 除了天赋的情感相融 更多的是一种斗争 冲突和对立 是一种能撞击出火花和拼搏意志的斗争和对立 父亲是要镇压和锻打儿子的 儿子是要超越和埋葬父亲的 这才是父子代际之间传承的意义所在 当然 这只是我的父子观 而朱自清塑造的父亲形象和儿子展现的感慨 在我看来 固然温情脉脉 固然合乎常理 但真的以一家之言为型范 树立样板 教化后人 则我真不敢同意 我只能说 一千对父子有一千种情形 朱自清有他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我以为 真正的男人的情感是不屑在一个背影里感动停伫的 也不太会流连在田田的荷叶温柔的风 那不男人 也缺少雄性的气质 当然 别的 就不多说了 这是我绕回来仅仅想说的几句 最后 祝你学业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我读过最深情的一篇散文。他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虚无缥缈的情怀。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和作者一样潸然泪下。我好像也看到了书中父亲离别时略显臃肿的身影,一瞬间是那么高大挺拔。父亲留在月台边的背影,成了儿时对父爱最好的象征。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是深沉的,浓浓的让人心里踏实,父爱是无言的,淡淡的仿佛就在身边。父亲不会和你聊家长里短,也不会和你说柴米油盐。因为在父亲的心里,每一个儿子都是是干大事的人,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大多数父亲都会在儿子面前保持着严肃的表情,故作深不可测,给孩子们装个榜样。
人没有做过父亲,理解不了当父亲的责任。然而,有一天你做了父亲之后,会忽然发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因为,有个人要依靠你成长,那一声:爸爸,也藏着你一份真情的寄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爱如山,每个人皆有体会。只是有的感情细腻,体会就深刻,写出来就感人;有的人粗枝大叶,体会肤浅,写出来就很平淡,有点乏味。
再者,有人善于表达,有人不善于表达,也由于写作水平所限,他们对父爱的感受是心中所有,笔下所无。其实每个父爱都一样伟大,但没有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那么深刻感人。
大家知道朱自清出身大学教授,一大文人,更擅长散文。他不仅写《背影》出神入画,他的《荷塘月色》等散文也是入木三分!
父爱是伟大的,愿天下儿女皆有知恩图报之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表面看是写父爱,实则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忏悔和内疚之情。我们读文章,要“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朱自清因为年轻气盛跟父亲发生了一些矛盾。而时隔多年在火车站送别的一幕却让朱自清内心为之一振。父亲蹒跚地越过栅栏帮我买橘子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他,回想曾经不懂事跟父亲之间的隔阂,心里流露着些些失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是从儿子到父亲再到爷爷这三步台阶走过来的花甲愚公了。对此中滋味,感触颇深。可谓一言难尽啊!古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江南俗语还说,崽卖爷田心不痛。朱自清写的《背影》一文,我早年也读过,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怀念父亲的文章。一言以蔽之,父爱如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