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秦国,邯郸,赵国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双方对战,秦国远师来征,补给等各方面都很困难,赵国占据地理优势,能够据守抵抗。同时秦国在长平之战虽然胜利,但是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国内的有生力量都被发动,损失也大。实力虚弱,并没有那么的不可战胜。
第四,六国合力,秦赵长平之战是两个大国的比拼,实力都有损耗,其他五国也乐意见到这样的结果,但他们也明白唇亡齿寒,所以秦国打败赵国可以,但不能消灭赵国,否则对他们的利益也不好,因为赵国是抗击秦国的第一线,所以其他几国派兵援助,六国合力战胜了秦国,保持了局势平衡。
综合以上,就是秦国为什么没能在邯郸之战中消灭赵国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末期,经过秦国的连番打击,战国格局已经从七雄并立变成秦国一家独霸。而东方六国唯一能凭一国之力与秦国一战的就只剩下赵国了。结果长平之战赵国大败,40万精锐部队被杀神白起一举坑杀。此时的赵国可谓虚弱不堪白起也打算趁此良机一举攻取邯郸灭亡赵国。可是丞相范睢妒忌白起的功劳,以秦军疲惫为名,建议秦王罢兵休战,让赵国割地求和。如此就使得赵国有了喘息之机。赵国一面与秦国虚与委蛇一面整军备战。秦王发现上当受骗,勃然大怒。于是命五大夫王陵率20万大军再次起兵攻赵直逼邯郸是为邯郸保卫战。不得不说赵人的血性很烈。邯郸保卫战异常残酷,赵国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甚至连女人都拿起武器登城作战,秦军伤亡惨重。战争拖至第二年秦军多次猛攻,死伤过半,仍未能攻破邯郸。秦王想重新起用白起为帅,再攻邯郸,白起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秦王的命令。秦王仿佛与白起置气一般,再次发援兵20万,继续攻赵。邯郸城内粮食耗尽,危在旦夕,被迫向魏国,楚国求救。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求援门客毛遂“毛遂自荐”请求同行。在楚国王宫,毛遂出色发挥,威逼楚王同意合纵,出兵十万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也“窃符救赵”盗得兵符。庆幸门客中有“鸡鸣狗盗”之徒得以逃出大梁,统领十万大军增援邯郸。公元前257年12月魏国与楚国联军相继到达邯郸城郊,与赵国守军里应外合三方夹击秦军。秦军久战不利士气低落,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大败而逃。联军乘胜追击,追至河东,秦军再败逃回河西邯郸之围遂解。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联合攻秦。联军相继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秦国不但长平之战的胜利局面付之东流,近十年所得之土地也大部易手,还白白损失三十万精锐部队,此战过后秦国近二十年不敢东出,大大推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战后秦王迁怒白起不听指挥一怒之下赐死白起于杜邮。一代杀神就这样黯然离世…邯郸保卫战不仅拯救了赵国,也是自秦国独霸以来各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各国抗击秦国的信心!(此战也造就了很多流传后世家喻户晓的典故…比如毛遂自荐,窃符救赵,鸡鸣狗盗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以下三点:
第一,赵国经过赵主父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增,能打,这边的能打偏向于防守。而赵国所处的位置也利于防守。
第二,长平之战,秦也消耗过大,损失惨重,需要休养。长平虽然胜了,但是后期处理不好,加上前期的损耗,国力受到影响。
第三,后期秦内部发生君臣不和,内乱,以及修郑国渠等一些力事情,拖延了进程。长平后没多久秦王就挂了,后面的继承者一个三日,一个三年,然后有了各种内斗内乱,而内斗的结果就是对外发展受限制。
也就是说,秦要灭赵,要等到国力强盛到可以应对各国合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