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华夏民族是如何起源的?
华夏,炎帝,民族华夏民族是如何起源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尤为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
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较完善教育制度。
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等。周从殷礼,对殷商文明存在着继承关系。
华夏民族
华夏族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受各界认同的民族称号,华夏也称“夏”、“诸夏”。华夏又称中夏。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中夏”又称“中华”。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显赫尊贵。华夏族是炎黄血脉。
华夏族是黄河及长江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其文明顺序是: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仰韶文明——大汶口文明——龙山文明——二里头文明。东汉以后华夏族开始接受“汉人”的称呼,但是华夏这个称谓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续至今。
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华夏儿女为了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方胡人。”
《三天内解经》:自天地开辟,乃有边夷羌、蛮、戎、狄,为中国之篱落(附属)。
比如汉朝多以”汉人“自居。而明朝既以汉自居也以华夏自居,两个词为同义词。总之,汉族和华夏族作为整体族称是自从汉朝到现在最普遍的。
古代汉族往海外移民时自称华夏人,由此产生“华人”一词。“华人”一词最初指汉族,但随着华夏文明扩展到全国各地,“华人”的概念渐渐由当初单指汉族,扩展到中华大地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少数民族,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代称。
华夏先民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其中比较著名的首领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颛顼(黑帝)、黄帝、炎帝(赤帝)、帝喾(高辛氏)、尧、夏禹。其中伏羲、黄帝、夏禹为主。华夏族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世所周知,“华夏”、“中华”、“中国”是我们国家的称号。然而,为什么将我们的国家称为“华夏”、“中华”和“中国”?其源头又在何处? 关于“华夏”之名的由来,近代国学大师章炳麟(太炎)在其《文录》中写道:“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夏之名实因夏水而得,本在雍、梁之际,因水以名族,非邦国之号。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合。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尔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章太炎先生的这段论述,被许多学者捧为真理,广泛引用。因而在中国史学界流行近百年。笔者不才,愿与诸君再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最早的华夏人因位居神州中部地区而自称中华、中国据《史记夏本纪》记载,4100多年前,夏族人最早活动于今河南登封至伊河、洛水流域,即自河南登封至陕西华山南面的洛南和华山北面的华阴、大荔等沿黄河南岸、西岸一带。因既在华山之下,又在大夏河沿岸,所以他们就自称华夏人。后来,夏族人跨过黄河占了今天的山西南部,并向东北又发展了200余公里,建都于濮阳,从而东西长达500余公里,南北宽达200余公里,幅员达十几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30万,成为当时很了不起的大国家。
华山恰好位于神州中部,因而最早的华夏人遂以上邦大国自居,瞧不起四周那些落后民族。他们把北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北狄,把南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南蛮,把东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东夷,把西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西戎。他们认为自己居住于大地的中央,所以又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称自己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这就是“华夏”、“中华”、“中国”的源头。
太炎先生观点的几处商榷
在原始社会,本不存在国家。炎黄时代居住于华山之下的先民部落,只能是民族而不是国家。当然后来“华”也代表中国。但太炎先生说“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又说“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这显然是颠倒了族与国的关系。
再者,大禹因治大夏之水有功而被封于夏,从而产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夏朝被推翻,夏朝臣民及其后裔才被称为夏族。所以,太炎先生说夏是“因水以民族,非邦国之号”,也是颠倒了本末。
刘邦被封于汉中,接着建立了汉朝,这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民族是指有着共同生活习惯和相近血缘的群体。汉朝臣民在大汉王朝统治下共同生活了400余年,又互相通婚,才有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相近的血缘。在汉朝被推翻之后,汉朝臣民及其后裔才被称为汉族人。所以太炎先生说“建汉名以为族,尔邦国之名斯在”,也是颠倒了本末。
太炎先生将四千年前的华夏和二千年前的汉弄混淆了。诚然,今天的汉族人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在历史上,汉族人与华夏人并不等同。最早的华夏人并不是汉人,也基本上不是汉人的祖先。今日的中国人(主要是汉人)虽也自称为华夏人,但已不是原来的华夏人,也基本上不是最早的华夏人的后裔。最早的华夏人,无疑是以禹为首领的夏族人。
当时的商族人因居住于东面的沿海地区,被夏族人称为东夷人。当时的周族人,因居住于夏族人西面的岐山一带,又被夏族人称为西戎人。大约500年后夏族人被商族人打败,一部分夏族人被商族人俘虏,成了他们的奴隶,大部分逃到了边远地区,一部分投降或隐匿下来,被商族人逐步同化。这时商族人占领了夏族人的地方,住于中原地区,又自称华夏人、中国人。
再后来周族人又打败了商族人,将商族人的大部分又赶到边远地区,他们居于中原地区。当时部分商族人及其周围的少数民族归顺了周族人,也被适当安置了。《尚书周书武成篇》对此作了记述:“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民命”。文中的“华夏”即指原来居住于中原的商族人,“蛮貊”则指南、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可见,早先打败了夏族人的商族人,因为后来入住中原,也自称和被称为华夏人。因为华夏本指地方(华山之下、大夏河岸边),既然住在了那里也就是那里人。
上一篇:上外英院研招下属的翻译研究(口/笔译)方向与高翻院下属的MTI(英口/笔译)有何区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