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在生活中少说话?
的话,说话,言多必失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在生活中少说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在生活中少说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需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难免会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会引发一场纠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不知道谁会和谁相互交际。说话是需要在两个以上或者更多人的场合。
针对一件事或某个人往往会因为随意的一些话语,可能会被人改变说法传出去,经过人与人的传递中会被加工或放大,扭曲。直至传到被评论者的耳朵里,就会从而埋下祸端,气量小的当时可能会有口舌之争,肚量大的嘴上不说也会心存戒蒂,交往中就会产生距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口不择言的话不要说,不清楚事实真相的话不能说,不要随意对谁评头论足。言多必失,说话多过脑,管住嘴,少生病,没祸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不是说你说话的数量,而是在于说话中所含的信息量,说话的时候信息量过大就会给别人一种“你知道的太多了”感觉。有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甚者会给自己带来祸患。“言多必失”这个成语出自
《鬼谷子·中经》:“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恐畏,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
大致意思呢就是等到别人说话犯错时予以反驳,然而在生活中并不是辩论比赛说话时只要注意信息量不要太大别触及别人的忌讳区和隐私区,多说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祸从口出”的意思是灾祸都是从口中说来的。主要呢还是说话的时候暴露的信息量超出了安全范围,或是触及了别人的禁区。造成别人认为你是个祸患,这就给自己招来麻烦了。还是那句话说多说少别暴露态度信息量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话,本身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沟通的最直接快速地交互方式,是人在这个自然界作为高等生物的基本本能。但是,如何说出好话,说出有质量的话,说出让人喜欢的话,则是一件需要自我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
无论是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都会听到“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很多人不敢说话,或者说不敢说太多的话,生怕自己说错了,引起别人的不快和不满、又或者给自己造成一定的麻烦,这样很容易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话越来越少,尤其对性格本身就比较内向的人来说,则性格越来越自闭,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事情。
另外,这句话实际上没错。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只是我们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不假思索,没有理解和听懂对方的真实意图,或者根本没有明白对方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很急切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反而让人觉得你不真诚、很虚伪,词不达意。
2.又或者说了一些对方的短处、缺点,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尴尬,尤其是在大的场合,人特别多的时候,那更是一场灾难。
3.在背后讨论别人,不经意间的说到别人的不好,八卦别人的隐私,议论别人的糗事等,这些东西一旦相互传递,最终传到被议论人的耳朵里,你说祸能不出来吗?听者对你的好感还会存在吗?图一时的口快,毁了自己的基本道德,灭了别人的自尊。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说话或者听话,都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是说和听,更是对说话者或者听话者的一种尊重和信任,保持真诚和虚心的态度,把话当成一种享受,让说好话成为一种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生活中应该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论证不能。总之,少说话为妙,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已是自然规.。真正的祸端无口言也跺不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只是警言慎行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身边常会有老人告诫我们“少说话,多做事”,正是因为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有时少说话是对的。现在我们剖析以下两个方面来剖析为什么会言多必有失,为什么说祸从口出?
首先基于自身而言
1.我们有时会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更没法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管住嘴,这个时候就会胡言乱语,说了不该说的话,骂了不该骂的人。就会得罪当事人或者其他人
2.每个人的阅历不一样,在对于能不能说,能说多少没有把握,一不小心就会说多了,说多了就会说漏嘴。就会泄露信息,或者得罪他人
3.这个社会是被设计的社会,可能会有人故意激你说出一些话,只为了证明他的好。
4.对于双方不是是特别了解或者不知道对方禁忌的人,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可能就刺痛了对方的心,伤了人
所以永远不远背后说他人的坏话,不被后议论他人,管住嘴不妄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