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一战时中国明明是战胜国,但却没有完整主权呢?
中国,战胜国,巴黎为什么一战时中国明明是战胜国,但却没有完整主权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中国的战胜国地位,不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是靠着10万华工的命换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强权之下无外交,这就是当时社会下的一个缩写。无论在任何时候,弱小都是会被别人欺凌的,而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且一战的背景,就是一群强盗打着正义的幌子,进行的一场瓜分世界的游戏,哪里有公道可言。
起因:“土匪”膨胀,海外扩张,中国被欺凌
随着一战的爆发,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摩擦,也越发的火热。终于战争的怒火,蔓延到了世界30多个国家,而中国也未能幸免。
公元1914年,是为邻国的日本,在野心的膨胀之下,瞄准了中国,借此以“英日同盟”为借口,把炮火对准了中国,虽然是喊着打到列强主义德国的旗号,但干的却是瓜分中国的苟且之事。对此,中国虽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在那个拳头说话的年代,你的枪杆子不够硬,就决定着你只能被欺凌,而此时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况。
经过:走了德国,来了日本
“吾为鱼肉,尔为刀俎”形容此时的中国,再好不过。此时的中国,就像板上的鱼肉,任由日本肆虐的践踏和蚕食,虽最终“帮”中国驱逐出了德国,但也如茧子生了根一般,赖着不走了。
公元1914年,两个“土匪”就在中国的家门口,上演了虎口夺食的一幕,日本的贪婪,也最终压垮了德国的虎口,顺利的夺食成功,并最终将德国驱赶出了中国,而自己却占山为王,成了地主。
结果:有获胜国之名,却无获胜国之实
这场严酷的战争,最终以德国的宣败,而化解。
公元1918年11月11日,随着德军的正式投降,这场旷世持久的战争,也最终的落幕。而中国作为获胜国一方,却丝毫没有获得该有的尊重。
公元1919年1月18日,作为27个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参与了此次召开的巴黎和会。虽然如此,中国依旧没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在会场上,中国的代表团理据力争,却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一般,丝毫卸不起波澜,最终在日本等五国的主导下,中国代表团失势了。
此时,列强主义贪婪的嘴脸暴露无遗,竟丝毫不顾及中国的颜面,将山东的主权割让给了日本,并在这场利益的瓜分下,使得中国等几个“战胜国”成为了陪衬国。
总结:唯有自强,才能获得还有的尊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以过去了一百年,但那段屈辱的岁月,却无时无刻的惊醒着我们,唯有自强,方能不被欺凌。
我是森蚁,透过丛林,翻看世界,用独特的视角,为你辨析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如若你也赞同我的观点,烦请你不要吝啬,点上你的赞,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外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国际上有个说法,一流的国家做棋手,二流国家做棋子,三流的国家只配做棋盘,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个三流国家。
那么小油瓶带大家来看一下,一战时名义上是战胜国的中国,到底参与了多少,干了些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在干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了瓜分世界进行了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战场在欧洲!一战发生的时间是1914年的七月到1918年的11月,一战爆发时,协约国和同盟国打的不可开交,当时的中国的总统是袁世凯,考虑到国内有限,便宣布中立,不料此时的日本接着德国人无暇东顾,直接对德宣战,占领了青岛。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去世,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时代,在军阀内部争斗中,被袁世凯指认作为总统的黎元洪与掌握北洋实权的段祺瑞开始明争暗斗,再加上辫子军张勋又搞复辟,此时的中国更加混乱不堪,此时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开始节节败退。
1917年在梁启超等人的劝说下,北京政府宣布对德断交,收回了天津和汉口德租借,停止赔付对德的赔款与欠款。
一战中国参与了多少
由于中国积弱,但是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没有真正派出军队作战,中国派出了多达14万的劳工赴法参加了一战,但是只能作为后勤保障人员。
这14万的劳工搭乘货船前往了欧洲,恶劣的环境让700多人死于途中,到达欧洲的这些劳工被安排做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把物资送到前线,修铁路,挖战壕,清除地雷,维护坦克,每周七天,每天10小时,日日夜夜,无休无止。
战争结束后,又被安排去处理实弹,尸体残骸,填埋弹坑,每一天恐怖危险
最恶心的是,西方人瞧不起中国劳工,认为是劣等民族
中国的劳工对一战中盟军取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羸弱的中国被无视
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一方中国也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是帝国列强们却不买账,一个弱国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根本瞧不上中国,中国在他们眼中就是盘中餐,都是利益,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仍然是互相掠夺,争夺霸权,互不相让,巴黎和会上将德国抢占我们的铁路,矿山等等统统都转让给了日本,中国又恢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这件事对中国的打击很大,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独立自强的决心,只有强大起来,才能被尊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你这个问题就错了,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在一战后没有获得一点主权,其实是感官错误。是放大了青岛问题。实质上在一战中中国付出与受益是不成正比。第一,中国是宣而不战,没有对德作战,仅仅是派出十万劳务工,这与英法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相比几乎是零成本;第二趁着俄国忙于西线战事,徐树铮才敢兵出外蒙,收复失地;第三,盘踞在青岛的德军也是日本打的,在当时帝国时代和炮舰外交的传统下,中国其实很不地道。第四,辛丑条约中对德赔款和利益的收回,其实比青岛的实质利益要大的多,德奥意三国的在华权益基本收回。第五,在国际上中国地位也大大提高,毕竟新兴的共和国第一次在国际上打出了胜仗。第六,在之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国际邮传都有民国一席之地。第七,青岛问题虽经巴黎和会的波折,毕竟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更大的效益,限制军备。总之一战后的问题是国内政局的问题,一战所带来的实质效益和国际地位却是巨大的,问题主是只见树木不见盛林
上一篇:假如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选择在宝马上哭,还是在自行车上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