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军在二战苏德战场上的几乎所有战役里伤亡都大于德国,却能取得胜利,这是为什么?
苏联,德国,德军苏军在二战苏德战场上的几乎所有战役里伤亡都大于德国,却能取得胜利,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苏军在二战苏德战场上的几乎所有战役里伤亡都大于德国,却能取得胜利,这是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德战场是二战期间伤亡最为惨烈的炼狱场。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41年,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虏或失踪234万人,德军损失85万人,死亡30万人,失踪或被俘数千人;
1942年,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1943年,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20万人;
1944年,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1945年,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从整个趋势看,在苏德战场中,苏军的伤亡人数远高于德军。苏军累计损失2959.3万人,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虏或失踪445.6万人,伤员累计1832万人次;德军累计损失约1200万人,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的120多万德军),伤员累计约700万人次。
德国动员潜力较低
苏军在苏德战争前期由于准备不足和不适应德军闪电战的原因损失惨重,但是其战略纵深和人口规模给了苏联亡羊补牢的机会。
德国将领经常在日记中回忆,苏军前线的军队被消灭之后,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补上前线,导致德军即使在击毙击伤苏军的数量大大领先对手,也无法有效地攻占据点,很多据点没拿稳又立刻被苏军反扑夺回。
苏联红军几乎每个月至少都有50万人应征入伍,而且由于苏联情报部门正确的预判了日本不会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而将驻守的士兵调回东线战场,缓解了苏军兵力上的燃眉之急。
反观德国在二战后期直到1943年到达白热化阶段,才大规模进行军事动员。除了希特勒不愿引起民怨和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外,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德国可动员的人口规模远比苏军要低。
二战期间,德国人口在1939年到达了6930万人,而苏联的人口规模达到了1.94亿人。德国累计动员了1700万人,动员率24.5%,已经达到了极限,而苏联累计动员兵力2200万,动员率仅为11.34%,动员空间还有很大的潜力。
德军在苏德战场中陷入了苏联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到了后期,德军在东线牺牲了精锐部队后,又没有活水的补充下,作战的能力就逐渐下降,只剩下老弱病残,实力也就大打折扣。
德国战略物资匮乏
高度依赖坦克装甲部队和空军支援的闪击战,燃油的缺乏也就成为德军在二战中逃脱不了的阴影,这也就成为了德国在战争潜力的最大弱点,德国一旦被拖入持久战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德国虽然可以通过煤提炼人工石油,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和产量有限,支撑不了德军装甲部队和飞机的消耗。
德国从本国的油井每年只能获取50万吨,而在和平时期,主要通过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美国,苏联和罗马尼亚进口500万吨石油用于民用消耗。但是到了苏德战争时期,前五者在战时都是不可能从其进口石油。
据统计,德国的战时石油需求量超过1200万吨,而夺占年产700万吨的罗马尼亚油田后,也无法满足石油对战争的供给。在战争后期,随着德国丧失了罗马尼亚油田后,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就变得举步维艰了。
除此之外,德国还缺乏棉花,橡胶,锡,铂,铁矾土,水银和云母。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扶植佛朗哥政权后,德国的铁矿供应才趋于稳定。
而苏联幅员辽阔,高加索油田是欧洲的产油区之一,它只缺乏锑,橡胶,锡,锰,但是随着美国加入同盟国,上述原料随着《租借法案》运送到苏联,甚至直接就是供应军需物资的成品。
在战略物资方面,德国是比不上苏联的,战争最后比的都是谁的底子更厚。
气候因素
德国发动“巴巴罗萨”的年份,正好赶在了苏联多雨潮湿的季节。秋季的连绵多雨导致德国的装甲部队和后勤补给运输队陷入了泥泞的“水泥路”中。恶劣的路况拖延了德军的进攻效率,给了苏军喘息的机会。
而到了冬季,德军的战前准备不足,缺乏棉衣御寒,苏联的焦土政策令德军连避寒的场所都没有,只能蜷缩在营地,甚至有些德军士兵用昂贵的汽油进行取暖。在恶劣的寒冷天气下,德军不得不选择停止进攻,等待御寒等救援物资得到补给后再开战。
而苏联士兵受到天气影响较小,时常发动突击猛攻,再加上德军不擅长雪地作战,只能战略性地进行后撤。
苏联红军在苏德战场上牵制了德军的大部分兵力,直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苏军的压力才有所缓解。而德军陷入双线作战后,疲于奔命,更加加速了其在苏德战场上的溃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德国进攻苏联,拿国土面积来讲有点蛇吞像的感觉,战场环境跟所拥有资源均不占优势,就像日本侵略中国一样,注定会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虽然德国军工水平强大,士兵的军事素养都较苏联强,但受环境的影响,只适用于闪电战术,在陌生的战场不适用防御战,所以一段让敌方缓过劲来就麻烦了。
第三,轻敌,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电战分别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可谓势如破竹,换作谁自信心都会爆棚。
第四,后勤补给不足,受苏联国内交通运输的限制,苏联采取围城各个击破的战术,大大打击了德军士气。
第五,最重要的是天气,德国士兵是夏天去的,衣着单薄,在进攻斯大林格勒时都到了冬天,再加上后勤补给不足,饥寒交迫,大大影响了士兵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德军本来就是反人类的侵略战争,在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怎么能战胜比自己国土大数倍的苏联。
上一篇:你希望微信开通朋友圈来访记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