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从右向左竖着写字的4个原因,是习惯所致吗?
竹简,汉字,是从古人从右向左竖着写字的4个原因,是习惯所致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人从右向左竖着写字的4个原因,是习惯所致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信大家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写字和读书都是从左向右,很少存在从右往左的习惯,但是古人为什么写字时是从右向左,自上而下呢?简单说起来有4个方面的原因:
1.竹简上形成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们一直是用竹简记载东西的,为什么是自右向左呢?那是因为,右手执笔,然好写完一根就顺势把写好的往左边推过去,这样好排序,又不易弄混淆。
2.以右为尊
汉字的从上而下,从右而左,也反应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就比如右丞相就比左丞相大,右将军就比左将军大,太学称右学;“左迁”代表贬官;“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这些统统反应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就是右大于左,这也是汉字从右往左写的一个原因。
3.方便阅读
想象一下自己拿着竹简,会怎样摊开读右手摊?还是左手摊?好像都不太重要,因为你怎么摊取决于卷的人怎么卷,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卷竹简的人就只能是从右往左卷了,这样从右往左写的竹简也可以不摊开就可以一点点看到。
4.和人的本身机制有关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那么我们现在的阅读和书写方式是什么时候统一变更的呢?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政协会议上,他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
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看到横排横写的书籍,写字从左到右也是习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种观点。其实是古人书写的习惯问题。首先是工具:毛笔 墨汁。右手写字砚墨放在右边,一边沾墨 一边书写。避免交叉混乱。所以就由右向左 竖行排列。另外古代大家书法都有左右相让的关系。笔势所趋。故而为之。通篇气息连贯。煞是好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留下的古籍都是从右往左写的原因,有人总结了四条原因:
1.竹简上形成的习惯。
2.以右为尊
3.方便阅读
4.和人左右脑机制有关
还有人提出第五种原因凿石说,说是阿拉伯文、希伯来文也是从右向左书写,这是由于刻字人一般左手拿钎子,右手拿锤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从右向左。
上述五种说法,竹简习惯说与方便阅读说都与竹简这一载体有关;以右为尊与观念有关;左右脑机制和凿石说与人生理有关。
我认为都不全面。我认同的观点是青铜说。
首先,竹简相关理论不够追本溯源。中国最早文字不是竹简,而是甲骨,金文等。在甲骨文中,却有由左向右读的文字,如下图左边的卜辞是从右往左读,右边的卜辞是从左往右读。但是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却变成了全部左行,仍然是竖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文字竖向书写特征倒是一以贯之。
竖向作为汉字书写首要特点,是与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书写笔画由上到下,接续方便相关联。
而从右到左的习惯,我认同青铜说。据马承源先生在《中国青铜时代》中解释,原因是青铜器在浇制之前要先制作一个“母模”,再翻制成“范”。范分内外。内范因其表现青铜器内壁,少雕饰,不必先制模,直接制成实心的范,在倒置的内范顶部,由人工直接刻制并烧成陶质镜像字。由于泥土较软,又要刻成阳字(字笔画凸起,浇注时在青铜器上留下阴文),为了防止在刻制的过程中损伤铭范,一般工人还是右手居多,因此必须采用右行法:即左边一行刻好,再向右边挪动另起一行,这样右手就不易压坏左边已刻好的铭文。那么,铸成的铭文便是左行的。所见铭文多见于器底便是这个原因。
这样,上述两类书写习惯特征:自上而下竖向书写是中国文字象形特征决定;自右而左是发端于青铜器烧造技术形成的既成习惯。那么,随着书写工具的演进,到了竹简时代,更加强化了这种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书写、印刷和阅读习惯,传承至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兴起,汉字也与世界接轨,改为自左而右横排格式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呢?在今人看来,写字的右手总是把已经写好的文字给掩盖住,而且右手腕或者衣袖还会把未干的墨汁碰糊。于是,古代人写字时要提腕,甚至要用左手管住右衣袖,这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是为什么呢? 一、古代最早是在竹简上写字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 二、汉字的特点和人的书写习惯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三、古人以右为尊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四、跟在石头上刻字有关 阿拉伯文、希伯来文都是从右向左书写的,据说这与古代人在石头上刻字有关,对于一般人来说,左手拿钎子,右手拿锤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从右向左的。 五、为了方便 人的左脑主管语言逻辑,而脑与肢体是交叉对应的,所以多数人右手写字较自在。古时候人写字都是像大家都知道的一样:是用竹简,并且没有桌子,是以手持简。右手执笔,左手持简。右手写了一竖行,左手放一点,竹简垂下一点,正可以凉干刚写好的字。所以,古人从右向左写字,是为了方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