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需要通过套信用卡维持生活?是什么让年轻人沦陷?
信用卡,年轻人,自己的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需要通过套信用卡维持生活?是什么让年轻人沦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需要通过套信用卡维持生活?是什么让年轻人沦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喜欢长篇大论,简而言之:收入低,欲望大,花钱无节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大消费氛围的营造:三驾马车中的两辆基本瘫痪,或者说不可持续的前提下,国家提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说白了,就是创造各种便利让人民多买东西、服务,多花钱。社会舆论也越来越爱宣传消费快乐观。如果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不用来消费,实现自己的想法,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赚钱干嘛呢?同时就会发现年轻人其实是没有储蓄的欲望和动力的。第一货币贬值地厉害,第二就在于年轻人储蓄用来干嘛呢?如果家里条件好,有房有车,甚至数量足够,那没什么很明显必要储蓄。如果家庭条件不好,没房没车,那么凭现在年轻人的收入多久能在一二线买房呢?他们灰心了,反正买房是不存在的,那么我还是用钱买买电子产品,旅旅游,搞搞小资享受更好。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年轻人大量消费。年轻人便开始大量消费,自制力又比较差,一旦打开了信用卡的大门,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会把信用卡的额度想象成自己的收入,大肆消费。
2.银行推出的信用卡服务特别贴心,往往能看见大量的信用卡广告以及很多上门推销办信用卡的人,第二,我昨天听朋友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信用卡逾期了,然后信用卡中心也分出一部分人来做信用卡逾期分期业务。我觉得还是蛮可怕的。先拉你办信用卡,然后如果你逾期了,那么再让你办分期。这条路越拉越长,越来越窄。我不清楚那些办了信用卡分期的人是否能按时还上,如果不能呢?他们还有什么路走?我个人是比较保守的,不爱使用信用卡,现在也没办过信用卡。如果自制力差的还是别办了吧,它真的是把双刃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信用卡是个好东西,很多时候给人们带来便利,在没有足够现金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需求。凡事有两面,信用卡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甚至给一些人带来牢狱之灾,尤其是年轻人。由于现实中办信用卡几乎没有难度,每个年轻人都有几张,由于消费不理性或者相互攀比导致消费水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收入,没有办法,只好几张卡连环套还债,窟窿越填越大,最后还不上被银行起诉甚至锒铛入狱。为什么会这样?现个人觉得这都是信用卡惹的祸,或者不该让行用卡背黑锅,应该是推广给年轻人用信用卡的人惹下的祸根,为什么这么说呢?办信用卡要调查个人收入的。可推广信用卡的有几个调查过?还有发卡银行,又有几家认真审核过这些资料?可以说这都是他们合伙挖的坑。最主要的是年轻人控制能力差,消费随意性强,好面子加上相互攀比导致消费水平远超自己的实际收入,又不好张口问家人要,只好不停的办卡,不停的套现,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呼吁银行少发,加强信用卡申请管理,尤其是对年轻人的申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信用卡不好,只是物质诱惑太大了,加之各大银行为了抢占用户,大面积推广和办理信用卡,而且现阶段借钱难的人际关系,物价上涨等等,迫使年轻人提前消费!如果一旦收入小于支出,就会造成信用卡负债偏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轻的时候,能力、资源相对有限,有着最蓬勃的欲望和最膨胀的野心,而能付出的,就是时间。
而此刻唯一拥有的东西,也便是时间。
列举下年轻人负债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步入职场时间较短,收入增长有限;
2.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未来充满自信,更容易接受花未来的钱享受现时的消费,敢于融资和加杠杆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3.物价水平的上涨,特别是房价,年轻人大多资产配置中房子占据所有资产比例较高,据调查中国家庭房产占总资产高达69%,有些人的资产就只剩房子了。
而房价的上涨恰似虹吸效应一样吸收了绝大多数家庭的储蓄投资到房地产中。
所以缺钱一直是年轻人普遍的常态,而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年轻人作为银行大力争抢的市场。有着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银行也很愿意多发信用卡,所以信用卡在年轻人中比较普及。
另一个方面,信用卡消费有着"延迟性",消费的时候很愉快,丝毫感觉不好花钱的痛苦,但等到需要还款额时候却面临着极大的还款压力。
消费的多,债务累计逐渐增多,不得不选择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消费分期,最终逐渐轮陷,成为"卡奴"。
年轻的时候要加大对自己的投资力度,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以时间换空间,增大自己年轻时候资本、能力积累的意识。
上一篇: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