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愈发走高的离婚率呢?
离婚率,婚姻,的人怎样看待愈发走高的离婚率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能不能感到幸福的原因,离婚无非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感觉不到幸福了。如果在一起的两个人都感到特别幸福,每天特别开心,事事为对方考虑,他们还会离婚吗?
在婚姻里双方都只看到了自己的得失,没有给到对方幸福感,那么这样的婚姻就真的到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50后认为,过去离婚率低是一种假像,是违背婚姻法精神的,因为婚姻自由不仅仅是结婚自由,也包括了离婚自由。
过去妨碍离婚自由的因素主要有:
1. 舆论绑架。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离婚就是道德败坏。这种舆论压力不仅使当事人在社会上抬不起头,甚至会影响当事人的入党、提干、涨薪等事项。
2. 程序阻碍。过去离婚街道调解(N次)、组织/单位批准后,才能持单位证明去办手续。街道调解时,大妈们还会询问许多夫妻间的隐私问题,许多当事人在这个环节上就败下阵来,放弃了离婚。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制建议,婚姻法赋予公民的权力逐步得到落实,才显得离婚率增加了。
其实这是一种进步。结束失败的婚姻,开始新的生活,总比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互相消耗互相折磨好得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的夫妻关系,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女性基本可以和男性持平!甚至更容易找工作!社会风气开放,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了,家庭观念薄弱了!以前离婚让人看起,现在离婚有人还沾沾自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浮躁的社会,因为都是以物质基础为导向,所以贫贱夫妻百事哀,感情在现实生活中碰撞会随着各自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于是就有了饱暖思淫欲。这是经济基础好的,反之,差的为了达成吃喝穿用的物质欲求,便会拜倒在金钱物质之一。于是,宁愿宝马中哭泣顺应而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写道“世界上最难耐的就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哲思。
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婚姻初期的双方,都急于向对方隐瞒自己明明知道的许多缺点和种种弱项,双方都想保持自己给对方留下的美好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逐渐撕下双方的面具,有些人抛弃了伪装的约束,毫无顾忌的露出本来面目,从而使对方大失所望。另一种人则严格抑制自己而变得烦躁不安,直至消沉颓废。还有一种人采取的方法是装病,他们(或她们)要求对方在每一个问题上作出让步,以保全自己的优越感。
不可否认,新婚的一两年中,男女双方基本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这是一生中最刻骨铭心、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但是,婚姻时间久了,对“情”的理解就会因双方成长过程中的际遇差异,而出现不同的行为举止,这就是夫妻双方在三观上出现了难以协调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劳燕分飞、各奔东西。
其实,再忠实的夫妇,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都潜伏着“不贞”的种子,关键是大多数的种子没有萌芽,或仅萌芽了而没有开花,或仅开花了而没有结出果实。这些人要么是被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修养所限制,要么是被自己绝对强大的理智所压制,要么是被自己沉重的自卑所禁制。但如果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在出现\"冷战\"的情况下,无论哪一方一旦碰到或是邂逅某个自己认为梦想中的人时,那个沉寂心中N多年的情愫就会似雨后\"藤蔓\"般疯狂升腾,直至一发不可收。
纵观现实社会,最可靠的婚姻应该是男女双方的\"门当户对\",这里所说的\"门当户对\"并非绝对意义上双方家庭在金钱或财富上的\"不分伯仲\",而是指最基本的男女双方从小的成长环境、家庭日常的教养、双方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对人生观念的理解等方面。
只有双方都视对方为知己,都有相同的生活目标,并共同愿意为之而努力的婚姻状态,才是人生最理想的归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学习中医阴阳五行论,哪本书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