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小时候是怎么过元宵节的?有哪些跟元宵有关的民谣或风俗伴你长大?
元宵节,小时候,正月十五你小时候是怎么过元宵节的?有哪些跟元宵有关的民谣或风俗伴你长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小时候是怎么过元宵节的?有哪些跟元宵有关的民谣或风俗伴你长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生活条件差,对过年的时间定义是除夕夜到元宵节之间。元宵有一种含意就是过年结束了,这一天基本上要把过年好吃好喝的都“消”掉。这一天过后的生活也便从过年模式进入了正常模式。
再就是舞龙灯,那时老家农村也没什么文化生活,只要一舞龙灯,基本上都是附近几个村的大人小孩都跟着后面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宵,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特定的食品。到了元宵节前后,超市里,赶集的大集上,到处都是卖元宵的,有现做现卖的,每一家都会买一点,元宵节那天吃,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
烟花,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永远也不会被遗忘的风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热衷于那种灿烂的烟火在元宵节的上空绽放。
小时候,每到元宵节前夕,爸爸总是带我去赶集买烟花,大人们买一些类似于一个个小矮胖筒的烟花,那种烟花,在地上燃放,喷射出一个一个的烟火树,特别漂亮。
还有一些长筒的在空中炸开炸成万紫千红的烟花。
小孩子为了安全,那些大人燃放的烟花只有看看的份儿。
但是小朋友也有小朋友的烟花,有“烟花棒”、“小蝴蝶”、“穿天猴”好多好多小孩子可以玩的焰火,在元宵节那天,农村的大街上是焰火的天堂,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声,谁家放焰火,大家都去看,大部分人在大街上看。
农村的元宵节,总是有浓浓的元宵的香味和焰火的节日气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我们这里过圆宵节没见过吃汤圆,早晨吃旗花面,中午吃白菜、豆腐、粉条我们这里叫入菜,就是把白菜、豆腐、粉条三种菜在油锅炒七八成再倒少许水小火心要炖而成。至于风俗傍晚在自己家前放堆火人人争先恐后跳过火堆,迷倍说法是烧烧上一年悔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小时的元宵节实在没深刻的印象,小时家里条件都比较清贫,反而不比现在热闹,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反而更加重视传统节的气氛和传承。
如果非要说出个一二,那就只记得吃汤园和放鞭炮了,剩下就是一家人忙上几个菜围一桌吃吃喝喝,气氛就像是为春节送行,因为我们这过了元宵节就意味着春节的结束,又要开启新的一年的忙碌了。
所以,这天不但没有很高兴,反而有点失落,大人们要工作了,孩子也要上学了。
今天,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元宵节也丰富起来,什么看灯展,猜灯迷等,人们的幸福感增强了,元宵节再也不用愁新的一年何去何从,元宵节大家只是欢庆,欢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过月宵节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没有袋装元宵,都是散装的,谁家买就用秤盘子称,那时元宵的馅料也单一,只有五仁的。靠近傍晚还要上坟,给已故亲人送灯。晚上家家户户还要用锯末子拌柴油放路灯。这天晚上秧歌扭得也最欢势,因为过了这天晚上组建了半个多月的秧歌队伍也将解散了。我记得正月十五这天还愿意下雪,村里人都把这叫做正月十五“雪打灯”。
小时候的正月十五还有给人“打花鼻子”的习俗,被“打花鼻子”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姐夫,因为姐夫在小舅子小姨子眼里是一个挺坏的角色,小舅子和小姨子平时没少受姐夫欺负,所以小舅子和小姨子要在正月十五这天联合起来,要给姐夫还以颜色,制裁一下姐夫,让姐夫尝尝被欺负的滋味。“打花鼻子”所需材料是锅底灰,用时需蹭在手上,兄妹几个趁姐夫不注意,齐心协力把姐夫按倒在地,大家你一把,他一把,使劲往姐夫脸上抹锅底灰,直到把姐夫折腾的没一点人样方可住手。正月十五这天,可以说是姐夫的”受难日”,也是小舅子和小姨子们的“复仇日”,在这天,许多“姐夫”们都会被小舅子人姨子们打了“花鼻子”,看上去个个都象小鬼儿一样狼狈不堪。
小时候的正月十五非常有意思,不象现在有些习俗都没有了,就连“放路灯”,“打花鼻子”的习俗都很少有人会记起了,不过给逝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还一直延续着,不同的是,以前送的灯是用苞米面蒸制的碗状灯,里面倒上豆油,再用数根线捻成捻儿一头放进豆油里,一头搭在“碗”沿点燃,为预防被风吹灭,还需用脚踹出一个深雪窝把油灯放里面,这样风起的时候油灯不至于被吹灭。而现在科技发展了,给故去的亲人“送灯”都送电子灯,电子灯不怕风,不怕雨,开关一按就能亮上一夜……
上一篇:暧昧不清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喜欢另一方,却一直死缠对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