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生如何解决厌学现象?
孩子,厌学,学生学生如何解决厌学现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学生如何解决厌学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厌的不是学,而是你给他们的生活方式!
厌的是强加其头上的愚蠢专横苍白的说教和无效无用沉重的苦役!.
我知道如何让他们迅速转变而不厌学,/但大人们的愚蠢蛮横,无药可医
大人们啊,你们赶快./自以为是的蠢死去吧!.你们离学习的真谛和真相,太远太远!照猫画虎,死记硬背,统一答案,考完就荒,就是你们对学习的全部内涵,那点儿可怜的认知!
记住,只有当一个鲜活的生命,彻底爱上了他过的生活,他才有可能,去投入並且爱上学习!
否则都是精于敷衍,疲于应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人都有趋利性,学生也一样。很多孩子从小在家里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很安逸的生活,内心里觉得要得到好一点的生活没必要付出那么多脑细胞去学习。这些都是家长长时间影响的,很多家长没感觉,甚至在孩子在老师身上找原因。
学习的过程是要付出很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有成绩后才有成就感,才感觉快乐,学习的过程想快乐是不可能的。既然很轻松就能有好的生活,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没有了原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自然就厌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唤起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孩子愿做什么不愿做什么,往往由兴趣而定,兴趣的产生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家长希望孩子有怎样的兴趣,就应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要使他们的兴趣持久,更需要家长对他们的成功有所关注,小小的赞赏也能激发他们百倍的热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这是激发兴趣的源泉。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乏兴趣,就不容易学好。情感激励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实践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要求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学习的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边玩边学习。
以“兴”为导,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能帮助小学生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小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他们可以互相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小学生,他无特长,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因此以兴趣为突破口培养特长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二)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高兴地、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并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摆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会写字、阅读、作文、计算、绘画等。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利用必要的媒体,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轻松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从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交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寻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以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的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会有一定难度,如何缩小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教师除了要利用具体实在的教具外,还应创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尊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期望与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四)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身高187cm的男人适合开什么SUV?有哪些型号值得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