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将《易经》读出活的智慧?
易经,周易,智慧如何将《易经》读出活的智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记:知道你们暂时不会理解的,敢说周易有错误的,几千年来就没有人敢去想的,我现在都有点想把这篇文章删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讲的是阴阳的交替、交换,所以上古圣人称为: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由阳至阴,从无形而至有形的循环过程。“从无而至有,谓之道”。所以老子称之为:道。
所以,读《易经》要先了解什么是阴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不然,就像许多所谓的大师一样,乱猜乱解,天马行空,胡说八道。
阴阳,古人朴素地称之为有形和无形,简称:有无。
阴阳,其实就是:物质和意识。只不过传统文化讲的是不灭的意识——精神。
意识,古人称之为:神识。简称:神。意识是精微的物质,所以又称:精神。
“精神者,天之分”,人的精神来自于天。太极图中,白鱼代表天,白鱼的鱼眼——小黑点,就是老子所讲的“其中有精”。
“天地含精,万物化生”,黑鱼代表地,不过是无穷个黑点不断聚集,从量变到质变,而成形、质。
所以,古人一画开天地,阳爻为“一”代表阳(天),“一”就是这精微的小黑点。两条阳爻聚在一起,代表阴(地)“— —”。
所以,阴阳的辩证关系就是分合,鬼谷子称之为:捭阖。
阳阖(合、聚)为阴,阴捭(分、散)。所以,物质和意识是相通的(物我相通),不断分合、聚散,循环往复,相互转化,“有无相生”,生生不息。
“水几于道”,精神就像水,凝聚而成形、从天坠地,蒸而回复于无形、回归升天。来自于天归于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曰“天行健”。
所以,人要遵循这样循环规律,自强自律,从善不息。
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灭的意识——精神,是天地之始,有形的物质——地 ,是万物之母(有地球,才有地上的万物)。所以“此两者(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物质),同出而异名。”
“其同者神,其异者形”,它们相同的是精神(意识),不同的是形态,一个有形一个无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高级智慧体系。
活学活用,不同时期的悟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不能成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读死书的人,不适合学习《易》,艰难地学习后也没意义,运用不了,浪费精神,甚至‘走火入魔’,成了易膏盲。
《易经》诠释释了宇宙的规律,人要效仿大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
这些智慧应用于天下万事万物,各种领域的智者,利用《易经》的精神和道理,融汇贯通,应用至各种体系学科,现代学科有的,《易经》早就有了,现代科学没有的,《易经》仍然早就有的。在《易经》的引领下,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大部分时间是繁荣强大的。
近百年民族蒙难,秀才遇上兵,是囯家政权(百年三个政权,清皇朝、民囯、新中国,中间还被侵略两大次)的灾难,整个囯家都被摧残得没有自信,何况是一本书?
囯家管理,也是遵循《易经》的规律,一个管理层(太极),内部要有互相监督、互相制衡的机制,又要统一恊调共同服务于囯家,这就是《易经》中的阴阳对立(监督、制衡)、阴阳统一的‘万物最合理机制’。后面分流成很多小太极(属下不同职能的分支机构)同样阴阳并存,互相监督,在顺应大太极(中央政权)的范围内同步运行,就如一个小宇宙。同步同频才会健康发展,反之则问题层生,腐败混乱,就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很多很多的例子,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举,大家去对应吧,这就是活学,然后懂得运用《易经》的智慧,代入自己熟悉的行业,能受到启迪,就是活用,对提高效率、质量都是有很大的助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本书有再多的编附再深奥的意理,都是点横竖撇那等一笔一划组成的。26个字母组成的英文,不会只能表达26个意思。周易亦如是,八八六十四卦只不过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要素。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发展做了系统的归纳,并且用符号进行讲述。是规律的语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将《易经》读出活的智慧?
《易经》即《周易》,《史记》称《易》,据说周文王所作。孔子为之作《易传》,《史记》称《易大传》。
《史记》司马迁说,孔子传《易》,一代传一代,传到西汉杨何,司马迁受《易》于杨何。可见司马迁对《易经》和《易传》都很熟悉。
《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其渐久矣”。
其中后一句“故日”,在如今通行《易传》里可以找到,出自《易传,象》辞,只是文字有些出入。
但是,前一句《易》曰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如今任何一本《易经》都不见其踪影,即使《易传》也没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