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计谋过人的诸葛亮,为何会饱受争议?你是怎么理解的?
演义,历史,蜀汉计谋过人的诸葛亮,为何会饱受争议?你是怎么理解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计谋过人的诸葛亮,为何会饱受争议?你是怎么理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是今人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原因,加之近年来“翻案风”盛行,所以网络上对诸葛亮的评价越来越黑化。
从诸葛亮至今大约1600多年来,古人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基本是高度统一的,都十分肯定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节操,更推崇其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
但由于现在网络上的网民对于历史不求甚解,跟风成群,又追求独特的个性,所以喜欢通过否定历史主流观点来标榜自己的“见解独到”。殊不知更显自己无知而已。
网络黑子的观点一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诸葛亮内政内行,军事外行”;
第二,“诸葛亮劳民伤财,耗空蜀汉”;
第三,“诸葛亮阻碍统一,历史罪人”。
看到这些观点,真是让人反驳都懒得反驳,奉劝各位网络黑子们去多读点书,同时请不要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去绑架古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化了,尤其在一些细节方面,料事如神,这难以令人相信,所以鲁迅说诸葛亮近乎“妖”。其实,剥离这些夸张的情节,看真实的诸葛亮,更有历史借鉴意义。刘孙联盟的策略,万古不变。一次国共合作,打垮了北洋军阀,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如果能争取三次合作,将实现祖国一统。所以,读《三国演义》要吸取大智慧,什么草船借箭,一笑了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意见,诸葛亮忠义有加,尽心职守,且才华横溢,无愧为一代人杰。只是在用人方面上,诸葛亮真的没什么眼光。
诸葛亮的故事,说家喻户晓亦不为过,其军事策划指挥能力更是被人以神论之。用兵如神,又是个发明家,而且也称得起任劳任怨,辛辛苦苦一辈子,呕心沥血说的就是他。在这些方面,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资格对诸葛亮已经取得的成就置喙。你得想想你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成就足以拿来当本钱,评价那样一位天才。没有相对的实力,却对先人的成绩指指点点,那不叫评价,那就叫喷。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才乱喷。
所以这里,说的是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问题。这一点,他的眼光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错用马谡,众人皆知。这个故事且不多论。
诸葛亮有一名作,《出师表》。
表里提到的几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这些人就算是诸葛亮挑选出来的后备人才了。但是,诸葛丞相的眼光究竟如何呢?
事实证明,除了费文伟“略有”才干以外,其他人都是“庸才”,要多庸有多庸,即使称之为废物,也不为过。
侍中郭攸之,领衔文臣第一位,诸葛亮期待榜榜首。这个家伙,连正史里都没他的传记,一辈子完全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功绩。——古今中外,很难找出比这废物还废物的废物来。
董允的功绩,穷一生之力,仅仅在牵制内廷宦官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说起来好听,但黄门丞可不是小官了。那是黄门侍郎的佐令之一,换句话说,黄皓仅仅比董允低“半级”。这要算牵制住了,那没牵制住的话黄皓得当皇上吧?
那位“晓畅军事”的向宠,只当到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这么“晓畅军事”,却被完全不懂军阵的“蛮夷”杀败宰了。说赵括是纸上谈兵,向宠更是连纸上谈兵的能耐都没有的垃圾。
诸葛亮对这些人抱了多大的期望啊!结果呢?
诸葛亮自己是很厉害,但是他在用人方面实在没法提。也难怪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混得那么惨。
诸葛丞相这种用人的眼光,也就实在难怪他受后世争议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这个问题我觉得吧。。还是和人们的心境以及舆论环境有关。从历史上来说,诸葛亮就是一个极有造诣的发明家,文学家,政治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更不用我说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争论呢?这是因为颠覆历史已经成了当今历史学家及其爱好者的特征——许多历史人物已经被评了百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颠覆历史,不和传统的历史评价唱反调,如何能一鸣惊人,如何能引人瞩目.所以,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诸葛亮作为智慧和忠贞的化身,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三国志》作为正史,并没有太多情节,不太适合作为分析的目标。我们就从《三国演义》入手。《三国演义》想描述的就是一个宽厚仁爱的刘备,和一个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但现在网上流传的杜撰之多罗贯中说不定都能被吓一跳。所有人的分析,包括百家讲坛上大咖的见解都只是自己的见解。并不是标准的答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守住想法不要人云亦云。再加上不少网友期望标新立异,一听到一些奇怪的说法便奉为金科玉律,又或是读过一点甚至只是听过一点《三国志》便作为攻击《三国演义》的说法。其实并不是这样。《三国志》中的孔明依旧睿智而伟大。
上一篇:年轻人应该有多少信用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