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身在襁褓便震撼世界?令世界颤抖的苏联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苏联,俄国,资本主义身在襁褓便震撼世界?令世界颤抖的苏联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身在襁褓便震撼世界?令世界颤抖的苏联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来分析。
现代人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的源泉来自于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它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造成了经济危机的出现,同时资本主义的生命的延续在于资本扩张,通过跨国托拉斯不断寻求利润最大化,建立全球性的生产基地,但全球扩展的后果是总有一天在这个世界找不可以建立新的资本效益的地方,那么如此庞大的资本如何消化?那就是战争!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曾做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社会主义的社会构成是优于资本主义的,他的优越性就体现于经济结构上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理论上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比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能更多的创造社会价值,并能自我调节社会需求,有效的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因此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苏联诞生时,自然也就在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如当年巴黎公社一般。
今天的回答很简单,直接抄书就好,最喜欢这种不动脑筋的回答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联成立前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当缓慢。二十世纪初的沙俄,虽位居资本主义列强之一,但煤炭产量、钢铁产量、铁路里程等指标都远远低于面积比它小得多的英法诸国。一战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虚弱:由于俄国工业生产能力有限,武器、后勤、资金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俄国一国之力在仅仅与德国东线军队的战争中便已处于下风,并最终因国内革命、政权更迭而退出战争。
问题中提出的第一个劣势,实际上不存在,因为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从来不是俄国经营的重点;而刨除西伯利亚,俄国的欧洲部分面积即足以与欧洲其余部分相当。问题中提出的第三个劣势,在苏维埃俄国建立之初由列宁解决:面对各地非俄罗斯民族的分离主义运动,列宁主张由各地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并平等合并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团结了各个地区,但是也留下了分裂的隐患。在列宁对少数民族的让步下,苏俄成功在内战中获胜战胜了白军,巩固了政权,并与其他共和国成立苏联。
在当时一战刚刚结束的国际环境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对苏联是敌视的。外交上苏联不被承认,经济上苏联遭遇欧洲国家的封锁。在这种严峻形势以及当时成熟的工业化大生产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斯大林实行了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漠视甚至压制轻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制定了两次五年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这种思想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与军事实力,使苏联成为了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大国。尤其是,这种繁荣与同期陷入大危机的衰败的西方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联一时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左派向往的对象,亦给予罗斯福等西方政治家实行经济改革的启示。西方国家纷纷承认苏联并解除封锁,这是苏联国力的第一次崛起。不久后,苏联在纳粹德国发动的二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胜利。二战结束后,在战争中历练出的苏联军队不仅收复全境,亦占领了包括德国东部在内的东欧地区,并给予西欧地区很大的军事压力。另外,苏联亦通过在德国占领区拆除设备、掠走人才等方式增强了国力。在这样的局势下,欧洲降下了铁幕,一向敌视苏联的美英与苏联开启了冷战:政治上,借助输出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经济上,苏联为破除西方再一次的封锁成立了经互会(在当时工业产值较高的东欧国家之间形成贸易体系,这解决了问题中的第二个劣势),以苏联为主导的莫洛托夫计划与以美国为主导的马歇尔计划对峙;军事上,此时战斗力世界第一的有钢铁洪流之称的苏联陆军在欧洲处于攻势,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与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对峙。这是苏联国力的第二次崛起,苏联成为了与美国相对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苏联国力的顶峰,则在于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苏联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核弹、导弹等)中甚至开始处于上风;苏联在全世界扩张势力范围,与美国激烈竞争;再加上石油与粮食的大量出口,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约70%。苏联的霸权达到了顶峰,使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但是危机很快就暴露出来了,苏联的经济在顶峰过后就大幅滑坡,并最终因改革失败而解体。本质原因,在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过于重视重工业,使得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的僵化,使得人们对苏联共产党与共产主义丧失信心;苏联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忽视民生,不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这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日本俄国战争失败,苏联成立赖帐杀死沙皇,自然轻装上阵不用那么多负担,共产主义口头上强调劳工权力,修沙皇铁路的以前的工人全部死亡提都不提当牲口,斯大林起码给一点钱理论上的权力,勉强算是人了,当然要打成反革命去修不用给工资。节省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