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想学书法,如何入门?
书法,入门,楷书想学书法,如何入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许多想学书法而不知从何入手的朋友们来说,如何入门很重要。什么叫入门?如果按初级要求把写字等同于书法的角度而言书法的门槛很低。然而书法的门槛又很高,因为书法之门本没有什么门槛,门槛却在门里面,而且里面有重重门槛,我们须拾阶而上才能登堂入室。当然,今天我们谈的倒不是“登堂入室”,而是最初级的入门。这道看似没有门槛的门,多少人却望而却步。或没有勇气提起笔,或没有头绪从何处起,或被庸师领错了道,或被固执的己见误了终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笔者通过总结,将从各种所谓的学说和误区从反面阐述书法入门的问题。
唐楷入门说
一般的书法老师和大众都认为书法入门一定要从唐楷入手。这好像成了一种共识。其实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比如就拿颜体来说吧。颜体固然好,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真的不好学。特别是《勤礼碑》,这是颜真卿老年的作品,笔力老辣雄浑,不见起讫。别说初学者,就连不少所谓的书法家都不能解其三昧。倒是不少书家知难而退,没几个书家颜味十足的风格。也只有初学者有种无知无畏的精神。
若选《多宝塔碑》应该会容易些。因为这是颜真卿中年时期的作品,技法多于道法,初学容易看得懂。
老声常谈的颜柳欧赵往往被认为是唐楷入门的四大法宝,其实赵孟頫是宋元时期的人。如果一定要凑够唐四家的话,应该是颜柳欧褚。笔者认为,无论是指楷书四家,还是唐四家,对于初学都来说无论从赵孟頫或褚遂良都胜于颜真卿,不用再提柳公权和欧阳询了,此二人过于恪守法度,会让人陷入僵局不可自拔的。为什么提倡学赵、褚。原因有二,首先二体属行楷,活性十足,有利于初学者更进一步时收放自如,左右逢源,上可朔至钟张二王➀,下可学习苏黄米蔡➁。另外,赵、褚二体多以墨本行世。墨本更容易感受到笔触,比起碑拓来更适合初学。
藏头护尾说➂
在现行的几乎所有书法类教程中,都会有用笔走势示意图,藏头护尾的那种(如图),这种学说广泛被书法入门的老师们原原本本的灌输给初学者,甚至描红字帖也是这种模式。所谓“尽信师不如无师”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初学者就这样被毒害,几十年,甚至一生醒悟不过来。而且他还会辈辈相传下去。其害深远,令人痛心,所谓“藏头护尾”这个提法本不太确切。“藏”其实不能一言以蔽之,它主要指起笔的“势”➃,它可细分为“藏”、“露”、“切”。这三种起笔法的运用是根据“势”的走向而定的。一般第一笔要“切”入,锋正而笔墨饱满,写出来的姿态是有棱有角,刚毅厚重。“露”的情况一般是用在以虚笔➄作为一个字,或其中一画的起笔上,但少用在开篇第一字第一笔。它的姿态是轻盈率性,起到调和气氛的作用。说到“藏”锋,也只仅仅用在笔锋歪斜的状态下➅,需要调锋时所做的必要动作。这里的调锋不需要在砚上舔笔,更不需要蘸墨➆。只须在纸上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完全可以恢复锋正笔直。而这个小动作就是所谓的“藏”。这个“藏”不可刻意而为之。况且这个“藏”并不是这种情况下的规定动作,在笔锋拧巴或破锋的情况下“露”锋掠过。由此可见“藏”锋一词以偏盖全,贻误后学,其罪大矣!
至于“护尾”一说,也就是收笔动作,这里是指回锋而收,要有去有回。但这个动作很小,但却很重要。也正因其动作小,起不到调锋的作用,所以下一个字或下一笔就需要如上述动作而起笔。这样周而复始,随形就势,无穷尽也。
中锋用笔说
所谓中锋用笔,也不是笔笔中锋。若是笔笔中锋是写不好字的。即使是篆书也不是笔笔中锋。不能学徐铉映日➇。
中锋大多是由“切笔”调出来的。起笔即中锋的情况基本仅限于一个字的第一笔以后的笔画或第二个字以后。开篇入笔即中锋是书之大忌。切的动作虽然很小,但必不可少,也只有切入起笔,才能入纸。所谓“力透纸背”全凭中锋是很难做到的。一个笔画,由切入调锋,到真正的中锋,然后侧锋收笔。中锋阶段其实很短。所以说,中锋是有先决条件的。武断的只谈中锋用笔,忽略了君臣佐使即是书法不能入门和进步的门槛。
笔在意先说
关于笔和意的先后问题,本不属于初学入门阶段所探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定性。宋人尚意,苏东坡一句“无意于佳乃佳➈”被后人世代奉行。这句话本没毛病,但对入门阶段的初学者而言却是一剂毒药。不论他说的“无意于佳乃佳”或是“我书臆造本无法”只是说他自己和达到一定高度者的感悟。初学者切不可信笔涂鸦,一味求“创新”、“风格”,不屑于临古。
心正笔直说➉
这里且不论人品气节,后人用笔力求垂直,不知是不是受了片面的影响。执管之法古今有别,千姿百态。有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甚至还有满把攥,不一而足。不论什么姿态对于控笔能力达到一定高度者来说是不值一提的话题。而对于初学者要有一定规范,但不是要求笔一定要垂直于纸面。要达到自由书写的状态是首先确定执笔理念,至少笔法不是靠执笔姿势能确定的。笔者认为执笔法应学汉法或唐法,向右内倾斜,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便好。
丑书说
时下对于丑书的辩论风起一时。这个话题本也不需讲给初学者听。但时下对丑书的攻击面有点大。这是个盲目崇尚大师,却恶搞真正的大师的年代。这些盲目攻击丑书者大多都是处在未入书法大门的人。时下是有大师的,只是大师还年轻还健在。初学者无法站在他们的层面看问题。
之所以加这么一个章节,是要告诫初学一定要先正视听,审美是随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首先不能给自己设障碍,健康的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对初学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注:
➀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
➁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和蔡襄
➂见蔡邕《九势》
➃见禹宗昌《书法“气”、“势”之我见》
➄虚实在用笔大系中举足轻重,以后再议。
➅这里不可捻管,笔者认为捻管动作是一大弊病,它破坏了势。
➆频繁的蘸墨舔笔是阻碍书法进步的巨大障碍,日后重点表述。
➇沈括《梦溪笔谈》中载: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竵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