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骑行川藏线是山地自行车好还是公路自行车好?
公路,山地车,路况骑行川藏线是山地自行车好还是公路自行车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进藏和骑什么车子没有关系,和毅力有关。不过推荐车子的话我推荐越野公路车,和普通的小细轮的公路车不一样1、轮宽和山地车差不多如图一2、车架刚性比2 3千的山地车还好3、虽然没有避震但是依靠前叉的形变和轮胎还是可以应付颠簸不平的路面,有钱的可以买图2的那个公路避震前叉4、大多是碟刹,和山地车一样刹的住5、轻!轻!轻!6、相比同等配置的公路车价格便宜多了(便宜的7000多贵的上3万)7、轮胎宽不会像小细轮的公路那样打滑。当然没有那么多资金的话还是骑山地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都知道,山地车抓地好,通过性高,公路车阻力小,骑行轻快,二者个性分明各有优缺点,都可以走川藏线。但要说什么车型最适合,我建议均衡两种车型特点,选择直把带避震的公路车,就是所谓山马车,也可以叫旅行车。比如我骑的捷安特XCR3700(油叉避震+700×38公路车外胎)既有公路车的轻快,又有山地车的舒适和通过性。
我在20年9月全程骑完川藏线,对座驾的表现非常满意。从保持体能、适应路况、车辆维护和沿途补给四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保持体能:川藏线是两千多公里的超长途,每天出门基本就开始翻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全程骑完是非常辛苦的。把体能浪费在对抗轮胎阻力上很不划算。特别在爬高海拔长坡的时候,公路胎阻力低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我在路上做过几次测试,同等情况下,山马车比山地车要快大概20%左右,也就是说同样路程可以节约20%体能,骑过长途的同学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适应路况。我这次走的318路况看,川藏线维护很不错,绝大多数路面更适合公路车胎。只有天全到二郎山约40公里,出巴塘沿金沙江约50公里左右在修路,山马车都轻松通过。沿途还有几处零星几百米的道路维护,更不在话下。
车辆维护。山地车总给人强壮的印象,公路车似乎弱不禁风。其实不然。以现在的科技制造水平,3千元以上的自行车在耐用性上都没什么问题,做好日常维护即可。尤其要注意的是,山地胎没想象那么强大,川藏线上走下来爆个7、8次的很多。公路车胎并不弱,我的700×38的公路胎走完全程只补了一次,还是扎到了铁钉。
沿途补给。一说骑行川藏线,大家往往都是带足装备,大包小包,负重几十斤,其实完全不需要。除了爬东达山这些个别地方,需要带好午餐,沿途吃住都很方便。不需要带露营野炊装备(重装体验的同学除外)。建议选择飞登、57318联盟这类骑行客栈,吃住省心。还可以把路上不需要的行李给客栈托运到下一站。轻装爬山,专注骑行,更能感受沿途风景。所以,虽然山马车的公路车轮负重不如山地车,但完全足够了。实在不放心的,带上两根辐条就可应对极端状况了。
综合我路上的经验,如果你还没有买车,走318建议选择带避震加公路车胎山马车(旅行车),尽量选择38以上宽度的车胎。舒适的骑行姿势,屁股不疼才能走得远,轻快的爬山体验,不让你做上坡推车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车都可以,看你计划怎么骑,如果计划速度快,人少、装备少,那就公路车,轻快有速度。如果人多,以休闲娱乐为主,那就山地车,毕竟舒适、操控都比公路车好一点点,载重比公路车多很多。总而言之,两种车都是可以的,不用担心通过性等问题,很多人骑公路挑战318,八天川藏的挑战赛骑的都是公路车。更多问题欢迎咨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地车与公路车去318的选择问题。
当然首先山地车啦 。
山地车无论在稳定性 安全性,通过性,刹车性能,负重性能,维修简便性,变速器的性能比公路车更加更胜一筹。
大家都知道318路况非常复杂,经常有塌方泥水路,天气变化非常大。
一个山垭口就是上下坡几十公里,这个时候山地车粗犷的外胎,良好的抓地能力,性能优异的碟刹性能能够提供安全的制动效果。
山地车一般都配有27速以上变速系统,能够轻松解决318的爬坡路况。
粗大的避震前叉可以吸收崎岖路面带来的振动,让你骑行更加安全惬意。
公路车是为了速度而生,对路面要求很高。
总体来说比较娇气吧。
公路车车架的特性路况不好的情况骑行振动让你骑到怀疑人生。
长下几十公里的坡,C夹刹车与轮圈摩擦很容易发热而容易导致轮圈发热导致内外胎爆胎而且是那种可能无法维修的情况。
公路车细小而且光头外胎在复杂路面的刹车性能上简直是就是自杀
公路车的变速系统根本不适合爬坡,特别是陡坡。不一样齿轮牙盘配比,重脚吃力让你痛苦不堪。膝盖可能会因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上一篇:为什么有的女人长的一般般,化妆后却变成了大美女,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