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中,德国为何会败给苏联?
苏联,德国,德军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中,德国为何会败给苏联?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邀请!
真正的历史都活在历史的尘埃里,德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武器装备、军队素养、科研中心、工业体系等等。最终却败的无比的凄惨,究极原因就是。不是对手太强大,而是败给自己。惜花从以下几方面与大家探讨。
一、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曾经的德国由于经济危机,让德国穷的能够吃上一顿饱饭都成了奢侈。那时人们的愿望都是非常简单与淳朴的。希特勒更是在这个时刻,结识一帮身怀各种本事的一帮“穷哥们”,心中都有着一个梦想就是去创出一片天地来。就这样,一帮有理想有抱负与各怀不同梦想的追梦人们走到了一起。开始着其全心全意的创业路程,德国也在他们的手上从一穷二白,变得美丽富强。更加实现让德国领土完整的愿望,后来各自都不甘于眼前这点成就,再次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掌握各类“核心科技”的手段下,快速的征服了整个欧洲战场,英国更是被打压的痛苦不堪。辉煌的成功让人的私欲泛滥,团队出现各种不和谐的事情。而作为总负责人的希特勒却没有将其解决好。于是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出现各类问题。奢华让每个人都丢失曾经的那场“梦”。
二、不思进取,盲目自信
靠着“核心科技”快速的占领各地后,甚者向着被西方认为的“红色世界”,进行突袭的时刻。前线的好消息让后方的将领们感到非常的欣慰,“红色世界”也不过如此。放弃那份对于陌生地域的警惕与谨慎。俗话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出自《谨严第一》。何况是面对一支有着悠久历史与战斗经验的军队,面对突入起来的战斗,让苏军措手不及。却没有倒下更加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渐渐地苏军靠着不断的总结与吸取教训,开始变强不在是曾经的那个小孩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相继的胜利,却没有让德军警醒。依然用着曾经的观念看人,倒下也就成为了必然。
成功靠的不是偶然,而是实力与随机应变能力。一个团队变得更加的优秀,不是靠团队中某几个人的努力,而是每个人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大家相互间的团结、包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941年6月,希特勒启动谋划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纳粹德军及其仆从国出动550万兵力,在3900架飞机和3500多辆坦克的支援掩护下,兵分三路扑向苏联,开始了震惊世界的闪电突击。北方集团军群由东普鲁士出发,沿波罗的海南岸方向进军,旨在占领和摧毁苏联革命圣地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由华沙向东出击,沿途攻占和摧毁苏联重要的工业区有生力量,经白俄罗斯直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团军则负责进攻乌克兰,意图夺取西乌粮仓和巴库油田。三个集团军群相互策应,利用闪电战方式,对苏联重兵集团采取大合围歼灭战术。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苏联红军仓促应战,不到三个月就损失700万人,明斯克、基辅相继沦陷,列宁格勒也陷入重围之中,希特勒骄傲的说:“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够取得如此的辉煌!”并信誓旦旦地要赶在苏联革命节到来拿下莫斯科,希特勒要在红场搞一场羞辱式的阅兵。然而希特勒的美梦并未成真,英勇的苏联人民坚守住了德军疯狂的进攻,莫斯科的冬天降临之后,天气愈加寒冷德军后勤补给线开始吃力,战场的局势逐渐改变,1942年东线德军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巴巴罗萨计划宣告失败,希特勒的神话从此破灭,纳粹德军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覆灭。
德军进攻苏联惨遭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把它归结为莫斯科的严寒的冬天,我觉得这不是很恰当。的确那是一个一百四十年未曾遭遇的寒冬,夜晚温度达到了零下35摄氏度,严寒的天气使得仪器失灵,装备无法使用,人员、马匹冻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德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延缓了进攻,但这种极寒的天气对失去大部分工业区的苏军也是噩梦,并且严寒之中德军仍保存了大部分的实力,否则在1942年他们不可能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所以把天气作为战败主要原因过于肤浅。
我认为德军失利的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以小博大,轻视苏联的战争潜力。尽管战前德国在军备、工业化和经济方面对苏联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人口、面积、和资源上同苏联相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而这些才是战争成败的决定因素,闪电战在战争史上无疑是划时代的,但苏联不是波兰,也不是法国,他太大了,广袤的国土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纵深;战争初期,苏联因为准备不足,承受了巨大伤亡,但是他们缓过劲来,源源不断的苏军投入战场,一批批先进武器涌现,尽管在战术素养和武器装备上,德军依旧领先,但补给和兵员补充上逐渐力不从心。持久战的泥淖之中,苏军越战越勇,德军且战且退,胜负已然。
2,极端的民族政策。按照希特勒的构想,他并不是去瓦解社会主义的,而是要去灭亡斯拉夫民族,希特勒认为斯拉夫民族是劣等民族,东方的土地应该交给高贵的普鲁士人。德军在占领区内实行惨无人道的高压统治,这激起了苏联各民族的仇恨,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空前的团结一致,英勇抵抗。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尤其是中国战场上对法西斯轴心国日本的牵制,使得苏联能够把精锐的西伯利亚师从远东调回,正是这支十万人满编部队的投入,反攻计划才有了实施的血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国在战争中败给苏联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一,德国人低估了苏联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其二,苏联广阔的土地和巨大的人力资略为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其三,西方盟国为苏联提供了强大的物资援助,让苏联得以在战争能不断补充损失,其四,希特勒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上的指挥失误,让德军渐渐在战争中丧失了了主动权,最终导致了德国在战争中的失败。
上一篇:餐厅改卧室,采光不好,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